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议课文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 ,懂得母爱的伟大。2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5、6自然段。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句子。一、整体感知、质疑 :1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 ,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简笔画 :林阴路板书 :猎狗 小麻雀 麻雀)2 明标 :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继续学习分段 ;有感情…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1.出示标本,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只什么鸟吗?麻雀这种鸟体态并不优美,羽毛也不漂亮,叫声更不是那么清脆悦耳,它只是一只平常的小鸟,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然而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小鸟身上,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麻雀)2.揭示教学目标(略).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记叙的是发生在哪几个动物之间的事情?板书: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2.教学l、2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好的板书、既一目了然,又耐人寻味。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有利于落实双基、发展思维。下面试以课文《麻雀》为例,对几个不同的板书作一番分析和比较。例一; 这个板书概括了课文内容,揭示了课文的结构,选词比较精炼准确。不足的地方是:只侧重反映了课文中四个角色之间行为动作上的联系,因而课文歌颂“母爱”的中心就显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谁还记得《蜜蜂引路》的内容?这个故事是讲谁的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关于列宁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学习课题,学生质疑1.认识“灰雀”。谁知道“灰雀”是什么?教师简介:灰雀,是一种鸟,体形小,像麻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喂养观赏。野生的灰雀一群一群住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桦树、柳树、榆树的叶子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为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乌苏里江一带都能见到。(点击课件:认识灰雀)2.学生质疑。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一、动画激趣 ,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动画(间隔播放)———狼走向小溪边和小羊在溪边喝水。师(作惊讶状) :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啦 ,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板书课题 :狼和小羊)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音 ,读通顺语句。2 师 :谁愿意把每一个自然段读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生字的音是否读得准确。3 议议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针对内容质疑 ,师生共定目标师 :对这个故事 ,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提问 ,师帮助整理板书 :狼找了哪些碴儿…  相似文献   

6.
《麻雀》     
一、板书设计二、板书说明(一)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天:清鲜,明朗(美)天涯碧草(静态)一碧千里平地,小丘,羊群,骏马民族团结地草原热情迎客盛情款待依依惜别蒙汉情深(动态)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一)简明、直观的板书设计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的主要内容。《麻雀》一课通过写老麻雀在凶狠的猎狗面前勇敢地救下了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老麻雀那种英勇无私的母爱。在这课的板书中,用线条和简洁的词语来显示出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三者间发生的故事的经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老麻雀的勇敢。(二)美观、…  相似文献   

7.
王迪 《湖北教育》2003,(13):52-53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重点通过读议描写老麻雀、猎狗的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  相似文献   

8.
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设计能显示课文的结构,突出课文的重点,学生一看便能理清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理解课文的难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应精心设计板书。如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将东郭先生、老农和狼这三个角色的品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跳水》时,我们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不仅帮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表现得清清楚楚,使…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呢? 生:我想课文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再具体一些. 生: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一场浩劫.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复述故事,不但能巩固课文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引起学生学习表演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举例说明如下。《跳水》讲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猴子戏弄孩子的故事。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后的几个问题预习课文,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讲读课上,按照孩子与猴子之间的联系,找出有关故事发展变化的词语。最后根据下面板书复述故事:一、发生海上,船员拿猴子取乐。二、发展 1、猴子逗孩子。①故意:摘、戴、爬、撕;②更加放肆:冲、回、往  相似文献   

11.
王斌  何捷 《小学教学设计》2002,(3):13-14,16
教法一一、激情自学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庄稼)(师褒农民的重要性。)师 :同学们对种庄稼在不在行呢?师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块土地 ,一连几年庄稼都没有好收成 ,是什么原因呢?(虫害 ,管理不善 ,无化肥 ,干旱 ,洪涝等)。师 :谁能具体说说哪些虫害?(说对“田鼠”的 ,师表扬 ,同时板书师 :如何消灭田鼠呢?(生答 :挖、药灭、老鹰、蛇。师板书 :蛇吃田鼠)师依据板书巩固说明 :蛇能够保护庄稼。(出示课题)二、读议导析 ,揭示联系(一)读议课文第一段1.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感知板书内容…  相似文献   

12.
《麻雀》     
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一)简明、直观的板书设计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的主要内容。《麻雀》一课通过写老麻雀在凶狠的猎狗面前勇敢地救下了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老麻雀那种英勇无私的母爱。在这课的板书中,用线条和简洁的词语来显示出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三者间发生的故事的经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老麻雀的勇敢。(二)美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三)形象的板书设计,对比更鲜明,利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一课。大家知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由课题看出,这篇文章是写麻雀的。那么,这篇文章写了麻雀的什么事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老师读完课文后大家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14.
《麻雀》(五年制语文第六册第7课,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28课),是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用之经久的传统教材。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开头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闻到什么野物,接着讲看到了一只刚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猎狗刚张开嘴巴,突然,一只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绝望垃尖叫。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猎狗慢慢地后退,被“我”带走了。故事不难理解,但学生最不明白的是:老麻雀为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6.
1.《我家还缺啥》说明:课文讲发生在小渔村一户人家买了电冰箱后,议论再添置些什么的事。该板书抓住买冰箱、议添置和问缺啥三个要点,展示了事情的过程,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三棵银杏树》说明:课文讲“我”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  相似文献   

17.
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 ,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多少年来 ,村子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不错的生活。可是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那个小村庄 ,怎么样了呢 ?你们想知道吗 ?别着急 ,书上写着呢 !板书课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课题。二、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可以低声速读 ,可以高声朗读 ,可以默读 ,可以双人读 ,个人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2 .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小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新颖巧妙的板书 ,而教师打破预先设计的板书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可以在课堂上将原有的板书修改得更臻完美 ,使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麻雀》一课 ,我们原先设计的板书是 :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们注意到这篇文章是以叙事为主的 ,为了拎出叙事线索 ,由题目《麻雀》入手 ,让学生寻找本文总共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很快找到了———四个———教师顺水推舟将其板书出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四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段 ,学生从容自如地划分段落。在归纳段意时 ,学生注意到猎狗想吃小麻雀 ,“我”为什么不立即…  相似文献   

19.
课文《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麻雀》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作,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好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理解文章内容,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胳脉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闻到了什么气味。接着讲猎狗看见了一只刚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正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吞噬小麻雀时,一只老麻雀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最后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被“我”带走了。  相似文献   

20.
《跳水》一课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 ,找到这些事物之间联系的切合点比较困难 ,如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把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搞清楚 ,我设计了三步教学。一、从课题逆推首先请学生齐声朗读课题两遍 ,然后提出问题 ,请学生一一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文中人物及猴子名称。师 :谁跳水了?(孩子)为什么跳水?(父亲用枪逼迫他)他如果不跳水呢?(会摔在甲板上 ,有生命危险)孩子当时在什么地方?(桅杆横木上)他为什么会在那上面?(猴子把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