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座位编排的重要性1.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座位编排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多采用"秧田式",即学生按照排和列的方式面向黑板而坐。这种排座方式,坐在前排两侧的学生看黑板上的图像是扭曲或失真的。如讲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学生会将公转的椭圆轨道看成圆,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变化。另外,靠门一侧的前两排学生,因反光作用,看不清楚靠窗户一侧的黑板字迹。  相似文献   

2.
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提出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秧田型课堂座位模式便主导着各级学校的课堂座位安排,成为教育制度的一个十分稳定的特点。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新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座位模式是一个具有广泛教育学意义的环境因素,并由此开始了对课堂座位模式的调查和研究。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教学环境研究的兴起,国外许多研究考察了秧田型、马蹄型、圆型、V型、长方型等座位编排方式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发现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社会交往、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  相似文献   

3.
座位编排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科学的座位编排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考虑,编排座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左右搭配。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一位名叫拉脱尔的副研究员,在如何训练大脑的研究中得出结论:长时间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的学生,在语言与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成绩比较突出;而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一个延续至今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安排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把“优等生”、有望升学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几排,“差生”则分布在“教室的边缘”。这种座位的编排无形中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坐在“黄金地段”的“优生”无疑是班上的“贵族”,坐在“教室边缘”的“差生”自然地沦为“贫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善铭 《教书育人》2012,(23):17-18
一、中职学生座位合理编排的德育价值教室座位的分配与使用,是班级人际关系的集中体现。因此,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不仅事关学生空间的合理布局,而且影响班级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德育价值。首先,学生座位的合理编排有利于促进班级人际和谐。目前,不少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较低,难以融入集体。合理编排学生座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彼此的交流,有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单一的座位编排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课程、不同课型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需要,难以实现课堂人文化、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学习方式走向探究性、合作性的课改目标。  相似文献   

7.
邓文卓 《班主任》2014,(10):38-39
新高一开学伊始,我以学生入学体检表上的身高为依据编排了座位,自认为还算公平公正。可众口难调,这不,临时班长来"为民请命"了:"老师,李群眼神不好,坐在后排看不清黑板,能给她调换一下座位吗?""让她自己来找我。"刚接手这个班,我对很多学生情况的了解还只局限于他们的学籍卡片。  相似文献   

8.
肖正德  肖益灿 《班主任》2002,(10):11-12
班级座位编排很有讲究,因为它是形成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中小学生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它由学校内部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前者如校园校舍、教学设施、教学场所以及教室的色彩、光线、温度、空气、声音和气味,后者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群体规范、社会信息、教师期望、课堂教学气氛、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和班级规模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学习活动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尽管这种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1,(11):30-31
教室第二排中间的那个座位,在多数学生的眼中一直被认为是“金座位”。它不像第一排,距黑板太近,看黑板上的字必须仰视,又不像后几排,距离讲台太远,老师声音稍小时听不清,有时还看不清板书。印象里,坐这个座位的学生,若不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关系生”,那一定是班里的“前三甲”。然而,不久前班里一次座位调整,让我对“金座位”有了另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11.
趣味测试     
《小学生》2005,(9):48-48
从座位的选择看你的学习态度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最喜欢坐在教室中哪一个位子?A、第一排正中央B、教室的正中央C、最后一排D、离老师最远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一堂“学案导学”模式生物课的实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堂"学案导学"模式生物课的描述 1.教室的布置以及学生座位的展示 教室布置:教室里设有三块黑板 (除一面是窗户),学生以 6 人左右的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共分了9 个组 (如下图 1),这种大秧田加小 T 型的座位排列方式更有利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班级学生座位排列的空间形式,潜在地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目前中学仍采取4×2规整排列方式的班级授课制的今天,班级学生座位的人本编排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的座位编排不仅能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有助  相似文献   

14.
蒋波 《班主任》2002,(6):9-11
合理设计和编排学生座位,对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优化学生整体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中小学班主任编排学生座位的误区做出简要分析,在科学编排座位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编排方式,最优发挥各种座位模式组合对教学及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个学习过程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探索获得新知,培养提高能力。一、塑造学生主动参与式的空间1.座位编排形式多样化: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潜在地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因此根据课型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编排就坐,从原来的支持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室设置到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及建构自身理解模式的教室设置…  相似文献   

16.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级的座位又要开始重新调整,如果现在有一个让你自己选择座位的机会,你会选择坐在哪里呢?这个小测试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学习倾向,赶快来测一测!A.第一排正中央B.教室的正中央C.最后一排D.离老师最远的角落结果分析:A你选择的位置很靠近黑板,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字,也可以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这种行为表示你是一个求知欲和学习意愿极强的人。你不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自主性也很强。在你的观念里,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是个很有求知欲的好学生。你的成绩总是能引来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忠告…  相似文献   

17.
本来学生的座位应该是随便坐的,只要不影响学习,学生坐在哪里都是应该的。但当学生人数达到或超过教室容量时,学生座位的前、后便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学生分数十分重要的现在,教师、家长、学生便把座位的前后与学习成绩的高低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把这种紧密联系无限制地扩大。无形之中学生座位的前后便十分敏感地代表着学生成绩的高低,甚至更象征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威信和自尊。某些家长不惜动用金钱或关系到学校活动、找班主任谈心,目的只是能给孩子在班中谋一个好座位。某些学生坐在哪里似乎变得应该,而其他学生…  相似文献   

18.
座位编排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田型、U型、圆形等多种音乐课常见的座位编排方法,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中的人际距离,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最佳表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吵闹表面现象观察 复习课上,教室里真吵闹啊!有的学生互换座位,坐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有的坐在讲台上,有的坐在教室的角落附近,有的到教室的外边走廊上学习;有的边喝水边大声讨论,有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应该加强的薄弱环节;有几个学生坐在教室的地上讨论,  相似文献   

20.
教学环境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狭义的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校园、校舍、教育设施、教室及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及人数、座位编排方式等。广义的教学环境除了上面所提及的物理环境外,还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等。同任何环境一样,教学环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智力的发展,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体质的发展也都深刺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