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3.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但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使希腊人能够获得生命意义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以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的悲剧.尼采认为生命通过艺术而得到拯救,他提倡一种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4.
尼采的艺术观是他生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艺术是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冲撞和进发的产物,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形式.尼采从形而上的高度,从生命存在的本质、人和世界的关系来认识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美化和神化了痛苦,艺术的幻像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艺术的狂欢使人得以忘我,达到超越人生困境和救赎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荷马、希腊哲学是希腊思想运行的两极。尼采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6.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他在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的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尼采美学有着很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他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的形象来说明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认为人的生命本能、原始的冲动才是艺术的动因和艺术的根本。尼采激烈批判的苏格拉底主义,实际就是理性至上的思想。他认为现代文明病的症结就在于生命本能的衰竭。只有复兴悲剧精神,用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激发民族的活力才是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 ,他的话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 ,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所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 ,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 ,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11.
在尼采的学说中,酒神精神既是其哲学要点,也是其艺术核心,作为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在艺术创造中有着理性主义所不能替代的而且也是特殊的艺术功效。从古希腊艺术开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就是由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2.
萨满跳神是民俗、宗教、艺术的综合体,融说、‘唱、舞、乐于一身。流传在今东北民间的跳神活动一方面作为萨满教的遗俗,一方面新的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本文以田野调查所得的五个跳神案例为对象进行考查与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所代表的民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美学,打破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沉闷,以鲜活的生命意识,对伦理道德价值重新考量,表现人的心灵与艺术精神的完美契合,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以人文精神为中心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 ,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对青年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 ,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5.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6.
尼采的美学思想诞生并集中体现于《悲剧的诞生》。尼采在这里绘出了一幅哲与诗完美融合的“希腊悲剧艺术全景图”。“图中”尼采美学始源于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与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赓续与创新,奠基于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超越,从而走向审美感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尼采两位生存哲学大师分别以过客的“走”和精神的“变形”两种不同的精神变革形式,实践对旧世界的“复仇”;以大于历史与伦理的生命话语,完成对童心世界的守望,并在对童心世界的反顾中获得灵魂的自救和实现对生命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在幻神的文体特征构成上,幻文成为神魔小说特色的根源之一,追求奇幻神异变换的叙事与文字,使神魔小说在幻文过程中形成了以幻生幻、以虚养幻和借事造幻模式,而作者在叙事中的权威和叙述的超越,则突出了幻文的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