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三者之间的故事。全文结构活泼生趣,情节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课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解读《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三者之间的故事。全文结构活泼生趣,情节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课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  相似文献   

3.
教例;苏版国标一年级(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自由读书师:老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请小朋友来帮助找准它们的位置。生贴图,并组织评议。师: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正在欣赏四周的景物,它低头一看,看见山脚下的大松树,心想:你看我多高哇!于是,它就神气起来了。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的话,并认真读几遍,然后说说你从小松树的话里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划句子。交流。生:我从小松树的话知道,他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生:我从“你看我长得多高哇!”这句中读懂了小松树长得高!生:我知道小松树没有礼貌!很骄傲。师:你怎么…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疑导入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之间的故事。小松树从骄傲变成"惭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二、理解位置1.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里呢?(多媒体出示: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并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这些要从一年级抓起。金雁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突出了这一点。]师:(出示板贴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棵大松树和一棵小松树,小朋友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老师边说边板贴大、小松树画,板书课题)生:愿意!师:那就赶快翻开语文书,读一读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课文)[评析:教师以富有趣味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板贴画,形象直观地导入新课,不仅…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题。出示课件,"小松树"三个字偏小,"大松树"三个字偏大。(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一行一行地读)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目,能够关照全篇,所以优秀作者总是精心提炼标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是文章所描写的对象,教师在做课件时故意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个词的大小写得不同,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受,为读好课题,为之后课文  相似文献   

7.
葫芦和松树     
[原型故事]葫芦生长在一棵高大的松树旁。由于风调雨顺,葫芦长得很快,顺着松树爬到树冠上面,最终把整棵松树都遮住了。由于葫芦的叶子比较大,花也很漂亮,每当一个个小葫芦悬在半空中,看上去就像许多淘气的小孩。因此,葫芦自认为比松树更伟大,还嘲笑松树虽然年纪那么大了,却没有用。松树听了只是说:“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天气能使我屈服。而你呢?一场风雪过后,你便一无所有了。”  相似文献   

8.
正从孩子们的日记里,我知道了这个松树广场。学校东南角有个小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只是一处长着几棵树、一些野花小草的所在。樱花树的繁花早已在春天落尽,几棵月季,单薄的花瓣,淡到几乎无味。两棵松树,在这些碧绿、深绿里,显得灰暗,是这小花园里,最高大的植物。孩子们,在这松树下,办起了她们的松树广场。先出现的,是羊肉串店。一根松针,几片花瓣,将花瓣卷起来,串在松针上,就是一根"羊肉串"了,与那膻气的名字完全无关。先开起这"店"的,是班上那个文文静静,文字总是很出色的女孩。她  相似文献   

9.
一条街道旁,有两棵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人们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那棵小松树长得粗壮挺直,将来一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看那棵小杨树细小弯曲,成不了材。”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街道爷爷好心地对小松树说:“孩子,千万别骄傲,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小松树很不礼貌地说:“我骄不骄傲关你什么事,闭上你的臭嘴!”说完神气得直摇晃,好像他已经成了栋梁似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学会审视自我。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书写"松"。)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这两棵松树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二、设计思路: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  相似文献   

12.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到后批评了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文章以此告诉小朋友不能骄傲,要谦虚有礼。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则寓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很强,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课后,我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他们蹦蹦跳跳,嬉笑追逐,开心极了。忽听,林川小朋友大声喊起来:“蝴蝶精!蝴蝶精!朱老师我看见了蝴蝶精!”小朋友们听到喊声都跑过去,议论起来:“哇!这个大的蝴蝶!”“怪物,哪里来这么大的蝴蝶?”“这么大!好像是蝴蝶精!”在孩子们的簇拥下我来到了墙边,抬眼望去,墙上果真停着一只很像蝴蝶的虫子,穿着黑色的衣服,还伴有土黄色花纹,好大,好大,看样子像是蝴蝶,可它不是蝴蝶,那它是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孩子们呢?看着一张张疑问的小脸蛋,我对孩子们说:“这不是蝴蝶,更不是什么蝴蝶精,老师也说不上它是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排小松树(song shu)。小松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zhuo zhuang cheng zhang)。老师说:“小松树是已经(yi jing)毕业(bi ye)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种(zhang)的。他们毕业了,留(liu)下了一排小松树。”  相似文献   

15.
<正>《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颇有点儿深入浅出的味道,蕴涵着深厚的哲学考量。针对本课的语言特色,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2.抓住"喂""多高哇""摸""惭愧""低下了头"等词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槐树公公百岁大寿,他的老朋友——松树爷爷风风火火地从远道赶来,为他祝寿。一进门,松树爷爷就看见一群年幼的小孩子们里里外外忙碌着,纳闷地问:“老槐树,难道我来晚了,其他的树朋友都走了?”  相似文献   

17.
两棵小松树     
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高高山上的石头缝里,钻出两棵细嫩的小树苗,一棵是小松树苗,还有一棵也是小松树苗。春雨细细洒,春风轻轻吹,这两棵小松树苗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瞧,他们个儿一样高,叶儿一样绿,多像一对双胞眙。一天,一棵小松树对另一棵小松树说:“哎,你说,是谁把我们俩种在这儿的呀?”另一棵小松树说:“是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呀?”“一定是人把我们种在这儿的。”“不,你看这高山上没有路,人  相似文献   

18.
小松树     
我家阳台上住着一棵小松树。它的生命力特别旺盛,不管风吹雨淋,它都保持着苍翠碧绿的本色,我可喜欢它了。记得小松树刚来我家时,浑身上下光秃秃的。我想:连叶子都没有,它是不是快要死了?妈妈说:  相似文献   

19.
所选教材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设计理念《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就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唤醒生活记忆”与“填补文本空白”,是指将文本内容生活化,密切关注文本与生活的相互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走进生活,即在文本中懂生活,在生活中习语文;旨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可以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的自由畅想空间。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0.
蝉和小松树     
原野上有一棵小松树。树下的土壤很肥沃,小松树长得很快,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快乐。他不喜欢养尊处优,他渴望像其他小松树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