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时间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以富铝化作用为主,类型多样,利用不合理,加上红壤性土壤的性质,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和土壤采样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利用现状,分析武夷山土壤的垂直变化规律及各垂直土壤带的理化性质差异,从而对武夷山的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研究其合理的改良和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红壤是一种很贫瘠的土壤,因为含有较多的氧化铁矿物质,颜色是鲜红或棕红的,所以叫做红壤。这种土壤肥力很低,缺乏有机质和植物生长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质养料,并且结构不良,保水保肥能力薄弱,植物很难在上面生长,因此一般人认为是难以利用的不毛之地。红壤多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如湖南、江西、福建一带,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贵州地区,占的面积很大。在江西可以开垦的红壤荒地约有1,500万亩,相当全省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国发展农业生产,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外,扩大耕地面积是主要努力方向之一,因此开垦红壤荒地在农业增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0,2(3):38-43
红壤、黄壤以及其他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土壤,对该地区生产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对我国资源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黄壤在江南和华南大都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在贵州高原多分布于1000米的高原面上;在云南高原多见于海拔1800—2200米的原面上;在云南西部中甸高原于海拔3100米的原面上还可见红壤残留。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梅琴 《大众科技》2009,(8):110-11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由于海拔较高,形成了较完整的垂直地带谱.文章主要研究武夷山保护区的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山脚到山顶土壤心土颜色的变化是亮度由白转黑;土壤表土层颜色亮度总体是随海拔降低而变亮,心土层随海拔降低而变暗.PH值是随着海拔上升整体呈升高的趋势;有机质含量和A层的厚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加.根据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垂直分异规律对武夷山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1(6):391-394
我国东南红壤岗丘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优势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滞后。考察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现有耕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设,建立“红壤改良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夷山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武夷山植被生态特点以及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是:农耕地与荒坡灌丛、照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热带苔藓矮林和亚热带山地草甸。最后对非地带性植被中山草甸、黄山松与马尾松和旗状树等特殊性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自1953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特别是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及资源评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热带土壤具有古风化与现代红壤化两种对立的过程以及红壤分类的定量化指标,系统总结我国土壤资源的合  相似文献   

9.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红壤丘陵在开发14a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湿地从松和杉木林地系统中有机碳储量较高,主要储存于植物活体和凋落物;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的农田及人工草地系统有机碳储量较低,主要储存于土壤。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人类调节大气含碳温室气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 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 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 000m~1 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 300m~2 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 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1.
张洪业 《资源科学》1999,21(6):29-33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及土壤水资源数量,并对土壤水资源研究在农业节水中的意义及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季节性降雨分布严重不足,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制约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建立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体系与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耕地地力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分析南方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原因,为我国潜育性水田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红壤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与系统健康的协调机制,为稻田生态系统持续、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系统解析驱动稻田N2O和CH4排放关键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系统解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为大尺度刻画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机构及生态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提升我国科学养猪水平和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明了多年蔬菜连作对土壤氮素转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为蔬菜土氮素的调控提供强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养分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氮磷拦截与生态消纳模式和稻田流失氮磷生态湿地消纳技术,为防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南方丘陵区坡地种草养羊与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服务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桃源站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指导下,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及土壤水资源数量,并对土壤水资源研究在农业节水中的意义及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是南方低丘红壤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土壤粘重,土质板结,渗透力差,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各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土壤有机质含量、渗透率、土壤导水率、土壤养分(N、P、K)、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水分含量等特性指标,分析土壤的养分特征及物理和化学环境特征。为了解我省土壤可侵蚀性变化规律及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参照Terchenek 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作施肥有关。 在0~20cm耕作层,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与长期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相比,同种土壤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物相比,<0.002mm.粘粒复合体量有增高趋势,同时>0.002mm复合体量降低。通过计算红壤<0.002mm。粘粒级复合体与0.01~0.25mm 粗粉细砂粒级复合体的比值,称为复合体解离度,长期大量主施化肥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化肥配施秸秆、有机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主要限制因子包括人、土壤、水、温度、饲料、粪肥和燃料。为了改进和协调限制因子,必须进行水利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发展畜牧业。系统方法对流域开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潘振刚  周晓峰 《科技通报》1990,6(3):172-175
分布在同一地带内的红壤、黄红壤和黄壤的分类,以往主要是根据其环境和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等因素。随着土壤普查的深入,对本地区一大批土壤剖面分层样品进一步测试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经研究认为,以〔B〕层为诊断层,对土体的颜色和红色率、粉粘比、ECEC及B·S%、全土壤的ba值、游离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粘粒矿物类型等6个方面为特征分类指标,综合应用,从而提高铁铝土分类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同时认为,土壤粘粒的硅铝率不是一个理想的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红色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首先探讨了SEIM(Soil Erosion Index Model)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各个参数的取值;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SEIM模型,研究了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EIM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总体趋势;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表明,红壤丘陵区总体的水土流失量较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达到95%以上,中度以上侵蚀范围不到5%。红壤丘陵区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来讲在逐步减弱,而局部地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漫话磷肥     
磷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帮助植物幼根扎得牢固,幼芽茁壮地萌发,并且能够使植物的抗旱、抗寒性能提高,结实提早,穗、粒增多,籽实饱满,糖分增高。但是许多土壤中却缺乏能为植物吸收的磷素,往往必须施用磷肥,来补给或调节土壤中磷素养料,满足植物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大面积的华南和华中红壤区低产土壤和荒地土壤,在利用改良初期,磷肥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华北大面积的石灰性土壤和西北黄土高原上,在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