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回朝后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木兰辞》搬上银幕,制作了大型动画片《木兰》。虽然该影片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但却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本文对《木兰辞》和电影《木兰》中木兰的形象,从军动机,婚姻观等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所展现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希望通过该文能加强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乐府民歌是自《诗经》以来中国古典文苑里的一枝奇葩,《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则是我国南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它们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而并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辞》成功地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形象,木兰勇武果敢,不慕荣华富贵,在她身上笼罩了一层英雄主义的光环,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因而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传为千古美谈。与富有传奇色彩的花木兰相比,《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则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女性,也是一位性格更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刘兰芝虽“生小出野里”,但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相似文献   

3.
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收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英雄木兰的感人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叙述了闺门女子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歌中的优秀杰作。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以其非凡的魅力,在海内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学者们亦纷纷撰文,为木兰文化增光添彩。美中不足的是,研究其人、其事、其文的多,探求词语真义的少。本人素喜古文,在古汉语、古文学教学生涯中,多得同行指点,对诗中疑语,稍有体会,今举数例,对其真义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木兰既无姓氏,也无籍贯。但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木兰姓“花”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  相似文献   

9.
《木兰辞》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与南方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格调明快,音韵和谐,语言质朴,读起来琅琅上口,不愧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你可能还没注意到,它吸引我们的远不止木兰代父从军这一美丽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篇》是根据《木兰辞》中木兰故事改编后,艺术家倾力打造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剧,使我国的歌剧成功的走向了世界,在我国的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形象是人物及性格在戏剧冲突中的逻辑发展和完整呈现,分析木兰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从她的人物性格出发。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篇》中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主要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分析研究,着重分析"木兰"细腻、敏感的女儿郎形象,从歌词创作中通过把握歌词的深层含义,希望将直观的谱面知识重点、要点转化为更加细腻动人的表演歌唱中,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动态,来更好的完成"木兰"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现代语文》2008,(2):43-44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此诗在艺术上突破了汉代杂言体民歌的狭小篇幅,。形成了自己的长篇巨制体式,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加之布局严谨,繁简得当,描写生动,语言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所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教材一改再改,很多作品都被删去,而它却被一直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篇》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歌剧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让中国的民族歌剧走向了世界,吸引了世界众多关注的目光。从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性、成功运作等方面,探索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传播的方法途径,得到对民族歌剧发展的有益启示:艺术家应加强艺术修养,多方吸吮甘露;立足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提升中国歌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文学教育(上)》2010,(10):113-113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作者将女主人公放在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一场战争的背景中加以刻划。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在于对这场战争本身作全方位的描述,而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情节完整,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它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刻画木兰心理,塑造性格鲜明而又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正是因为木兰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为鲜活、丰满。它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使用了民歌中常用的一问一答、连锁、排比、重叠等手法,语言也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以其动人的故事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几乎各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木兰诗》收入,对"唧唧复唧唧"、"双兔傍地走"等词句的解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进而影响了几代人对《木兰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多次被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从教二十几年来,对这篇文章的教读已有很多次,每次教学都有很深的心得和体会,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对已有的资料的考证,对涉及本文的几个问题表明我自己的观点。一、《木兰诗》的年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下注解里提到《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如果把它定为北方的乐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