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音乐中,板腔体戏曲音乐的皮黄腔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被誉为我国"国粹"的京剧则是皮黄腔系的代表性剧种之一。皮黄腔,即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的统称。京剧传统戏《四郎探母》是一出具代表性的京剧西皮戏。本文将从唱腔运用角度,对《四郎探母》第一场《坐宫》的京剧音乐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2,(1):52
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二黄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为主。随着徽戏、汉戏艺人的不断合作演出,使得西皮、二黄声腔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京剧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皮黄"是西皮和二黄的合称,因此,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  相似文献   

3.
关于京剧声腔的起源,过去一般认为是二黄调和西皮调在北京合体而成,本文认为这个观点缺乏事实依据,京剧声腔的产地不是安徽或湖北,而是陕西,陕西历史上存在前后两个秦腔,前秦腔即陕西二黄(又称汉调二黄,今称陕西汉剧)早在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之前已广泛流传于北京和东南各地,四大徽班中的三庆班,春台班进京所唱的腔调主要是前秦腔;细考京剧与陕西二黄的声腔,二者确实同类.京剧的声腔是从陕西二黄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七色镜     
《小学生导读》2011,(1):F0002-F0002
京剧 又称“皮黄”,形成于北京,已有200年历史,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是中国的“国粹”,也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王建国 《学子》2004,(8):51-51
京剧是我国近代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称为“国剧”。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曾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北京演出,把二黄腔带到北京。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演出,又带来了西皮腔。在京剧演员的艺术交流和通力合作中,西皮二黄这两种唱腔结  相似文献   

6.
京剧     
又称"皮黄",形成于北京,已有200年历史,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是中国的"国粹",也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唱、念、  相似文献   

7.
【原板】     
京剧等唱腔中板式的一种。是各种板式的基础。中等速度,一板一眼,2/4节拍。如“西皮原板”,“反二黄原板”等。根据速度的快慢还分“快原板”、“原板”、“慢原板”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北京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说到北京,必然说到京戏;到了北京,必然也要听一听京戏。这显然就将京戏作为了北京的一个符号。仔细想来,确有一番道理。京剧的形成,就代表了北京的胸襟。关于京戏的由来,传统的解释有“皮,黄合流”“、徽汉合流”、“徽、汉、昆、梆合流”等。当然,京剧并不是其他几个剧种的简单总和,实质上是以昆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徽调的声腔内容。陈彦衡《旧剧丛谈》中分析道:“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通俗地讲,就是徽、汉、昆、梆进京后,融合、嬗变而成…  相似文献   

9.
在京剧的起源问题上齐如山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他大胆推测西皮与二簧均起源于陕西南部汉中一带,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陕西的皮影戏中,其证据有二:一是经间接的田野调查后,认为二簧产生于陕西南部兴安府东边一带;二是经深入比较陕西皮影戏与早期京剧的表演风格与舞台特点后,认为西皮腔最早产生于皮影戏,且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皮影戏中。此说对于“京剧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因为在北京形成而成为京剧。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到全国。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清代戏曲中的地位,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文章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京剧在清代戏曲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被外国戏剧界推崇为“第一流的舞台艺术”,也是“最难得的一种写意派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了解京剧常识的却极少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值得庆幸的是,有识之士已开始关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近代京剧名作《打渔杀家》的片段,让青年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加深印象,下面对京剧和《打渔杀家》的情况作一个既简略而又系统的介绍。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以“西皮”和“二黄”两种曲调为主调的剧种。它…  相似文献   

12.
站在一个剧种音乐的角度,向兄弟音乐剧种借鉴,向兄弟音乐品种借鉴,向国外的音乐表现手法借鉴,或者站在本剧种内某一流派或流域的角度,向另一流派或流域借鉴,都可看作戏曲音乐的横向借鉴. 一、横向借鉴是戏曲音乐的传统手法我们把视觉的焦距推移到几十、几百年以外,看一看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借鉴. 京剧音乐中的西皮腔来自西秦腔,二黄  相似文献   

13.
京剧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被誉为我国"国粹"。作曲家张朝教授根据京剧板式结构特点和唱腔西皮二黄的风格及结合西方作曲技术创作了钢琴曲《皮黄》,并一举获得2007年首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一等奖。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剧众多板式及西皮二黄的风格在钢琴曲《皮黄》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站在一个剧种音乐的角度,向兄弟音乐剧种借鉴,向兄弟音乐品种借鉴,向国外的音乐表现手法借鉴,或者站在本剧种内某一流派或流域的角度,向另一流派或流域借鉴,都可看作戏曲音乐的横向借鉴。一、横向借鉴是戏曲音乐的传统手法我们把视觉的焦距推移到几十、几百年以外,看一看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借鉴。京剧音乐中的西皮腔来自西秦腔,二黄腔来自安徽的四平调。西秦腔流入湖广之后吸收了民间音乐和越调;四平调融入了湖北的东部民歌和昆弋腔。湖南花鼓戏的早期音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地花鼓,发展到今天这种拥有[川调]、[打  相似文献   

15.
阅读训练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在星汉灿烂的皮黄名家系列中,孟小冬是女老生一脉的代表。更可贵的是,为求艺术真谛,她不惜牺牲自己大好的赚钱机会,向道至诚,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散千金而向道,必先认识"道"为何物。孟小冬评判眼光的确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她少年学戏的第一个师傅是仇月祥,属于从张二奎传至孙菊仙的那一路,保留着皮黄草创时期"时尚黄腔喊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是由当代作曲家张朝所创作,在2007年"帕拉天奴杯"首届中国音乐(钢琴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创作也是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中结合并运用京剧素材取得较高艺术水平和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本文从《皮黄》的音乐内容,创作特色,及在演奏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方面进行分析,意在分析钢琴曲《皮黄》在创作中对于京剧素材的运用、中国乐器的模仿以及对中国民族化风格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探讨在实际演奏的诸多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以京剧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作曲家赋予其主题材料多元的音响形态表达,使作品主题在呈示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变奏的手法构筑两个京剧过门核心音乐素材。本文将探寻京剧"行弦"和"二黄"音调素材下具"有限移位调式"思维的独特音响建构方式,剖析作品多元的音响形态。  相似文献   

18.
陈其钢先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中国作曲家。其作品的创作形式涉足了几乎所有的器乐领域,如:为单簧管而作的作品《晨歌》;为长笛与竖琴而作的作品《回忆》;为钢琴而作的作品《京剧瞬间》、《二黄》;为室内乐六重奏而作的作品《水调歌头》;为大提琴与交响乐而作的作品《逝去的时光》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为数不多的出色钢琴作品之一。本文对陈其钢《京剧瞬间》创作特点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以及《京剧瞬间》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是从《京剧瞬间》的音乐文本出发,结合"京剧"、"行弦"和"五声性"元素来分析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表现;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京剧瞬间》的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19.
粤剧是以梆黄声腔为主的本土化的外来剧种,有关粤剧梆黄声腔的源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江湖十八本”是寻找粤剧声腔源流的有效途径;粤剧“江湖十八本”与陕西的汉调二黄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汉调二黄实即历史上的皮黄秦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京剧西皮短促、拖长腔、婉转的方法演唱京歌《龟兔赛跑》。 2.迁移朗诵儿歌的经验,尝试在过门处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中的京腔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