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对道教音乐的形成与发展、道教音乐的特色以及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的比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道教音乐常在大、小道场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间俗称"唱经"、"念经",并配以各类打击乐和器乐,往往在祈福迎祥、尊天敬神、超度亡灵、祭祖安魂、禳灾避祸、驱鬼降妖等法事中配合诵经讲法。道教音乐起于北魏,兴盛于唐朝,经历了南宋、元代、明代等时期,道教音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道教音乐种类和流派。清水道教音乐隶属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或者斋蘸音乐。本文主要论述清水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3.
泰山是道教兴盛之地,历代都有道人在泰山进行宗教活动,而附属于道教各种法事而存在的道教音乐始终贯穿其中,作者主要是从泰山科仪音乐入手,对其音乐运用程序、曲目及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源于全真道派,起于甘肃省天水市的汉族宗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以"全真正韵"作为其两大支派宫观"龙门"与"华山"的统一范本,由道士口传口授道乐,四处游方之下,地方韵使其道乐的风格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民族宗教,是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孕育下生成的。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音乐,在它漫长、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呈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道教作为中国宗教,提倡一种形而上的,超越物质手段的,纯主观的艺术。道教音乐从使用场合和用途分,可分为课讼音乐、斋醮音乐、民间道曲三类,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陈华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6-I0006
说到道教科仪音乐,很多人可能并不了道教科仪音乐,又称道教音乐,它是民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是道教法事仪式中经常会运用到的音乐。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此殊荣之后,这种渐成冷门的传统音乐形式再次走向台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简单介绍道教音乐的概况,进而探讨道乐的美学思想和审美风格,并以清水道教音乐为例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9.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是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道教音乐从产生到流布与传承经历数百年的积淀演变,其中清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影响重大。清水道教音乐作为一种玄门之音,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教音乐特征与风格上。本文从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对清水道教音乐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无锡道教音乐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是目前发展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的继承人十分短缺.无锡道教音乐非物质文化品牌维护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成立现代唱片传媒公司;另一方面,与餐饮休闲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道教音乐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绵延近两千年,本文对于全真道的早坛仪式音乐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道教仪式音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道教音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其具备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以及潜在有利的市场价值,日益成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中不可小觑的开发资源。清水道教音乐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清水道教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清水相对落后的经济有所改善,是清水县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清水道教音乐,探讨其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带动作用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东汉末年,巨鹿张角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在历史上的影响极为广大而深远。巨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道教文化的古风遗韵,为道教服务的道教音乐植根于这块沃土之上,其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巨鹿道教音乐承袭道教理念,并与民间民俗相结合,在新时期寻求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载体之一,除具有道教音乐的基本特征外,尚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结构庞大、旋律婉转华丽、节奏丰富多彩,深深扎根于民间,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同时又保持了道教音乐超然纯净的清新风格。  相似文献   

15.
出于宣扬教义、体现宗教伟岸精神的现实需要,佛教、道教音乐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优秀成分,而中国传统音乐也不断地汲取宗教音乐中的因素以充实自己。佛、道等宗教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借鉴,体现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沙河道教斋醮科仪文化源远流长,尤其以大杜村的道教音乐活动最为典型。对沙河大杜村道教音乐及其发展历史进行初步探究,以期能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道教音乐是道教法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岳全真道教早晚课的流程紧凑,音乐舒缓平稳,字正腔圆.具有中国古代审美中所追求的阴柔之美.南岳正一道教的音乐主要体现在香火会或是法事之中,使用法器较多,音乐音域广,线条起伏大,因以营利为目的,音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声音尖锐,场面热闹.道教音乐历史悠久,结合了许多传统元素以及地方色彩,其韵之美更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清水道教音乐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的清水道教音乐的神秘面纱从此在我国人民眼前进一步展开。本文将针对清水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