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南岳正一道教是常年活跃在湖南省南岳地区的道教团体,属火居道体系。科仪音乐神秘且独特,其经韵吸收和糅杂当地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韵特色。正一道教科仪音乐曲调起伏连绵,婉转曲折,速度比较缓慢,音乐比较庄严华丽。经韵大多是一字多音,一唱多叹,腔多字少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教音乐是道教法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岳全真道教早晚课的流程紧凑,音乐舒缓平稳,字正腔圆.具有中国古代审美中所追求的阴柔之美.南岳正一道教的音乐主要体现在香火会或是法事之中,使用法器较多,音乐音域广,线条起伏大,因以营利为目的,音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声音尖锐,场面热闹.道教音乐历史悠久,结合了许多传统元素以及地方色彩,其韵之美更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岳正一道是活跃在湖南省南岳地区,平时务农,有法事活动时组织起来的道士群体,属火居道体系。南岳正一道科仪活动纷繁庞杂程度,其科仪音乐保存的完整程度较高,旋律具有明显的地方韵特色。  相似文献   

4.
海南道教的兴起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道教最早出现于唐代,勃兴于宋元时期。宋元两代,海南州县普设道观,出现一批知名道人和道教名山胜境。明清两代,海南道教逐趋民间化,县以下观堂祠庙增多,民间授道,山尖道旁修筑风水宝塔,民间盛行多神崇拜。近代以降,海南道教世俗化,几于无处无之,并传人少数民族地区。宋代海南信奉神霄派和金丹派南宗,元代以后主要崇奉正一道。  相似文献   

5.
全真道遇仙派祖庭东华宫是全真道第二代掌教马钰创建的传教中心,在全真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金元之际东华宫的创建、兴衰的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山东半岛全真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全真道从早期苦修济世发展到后来注重立观度人的传教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而正是这一传教方式的重大转变,全真道在北方朝野间得以迅速传播,并逐渐流传到南方,成为元明清时期与江南正一道并行的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  相似文献   

6.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载体之一,除具有道教音乐的基本特征外,尚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结构庞大、旋律婉转华丽、节奏丰富多彩,深深扎根于民间,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同时又保持了道教音乐超然纯净的清新风格。  相似文献   

7.
道教植根于我国封建社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最初为“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米道”和“天师道”。道教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实际上道教产生于汉魏时期,晋、隋、唐、宋、元为其盛行期,明中期后日趋衰落。北京之白云观,为我国最大的道教殿堂。始建于唐代,有道教曾全真“笫一丛林”,龙门祖庭之称,元  相似文献   

8.
《全金元词》是金元词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而全真道士词又是词学与道教研究两门学科的交点,其底本文字准确程度影响着相关研究的开展。《全金元词》中的王重阳词即为全真词的开山之作,则其词体特点也就成为理解全真词的一道窗口。而《全金元词》在文字、断句上偶有瑕疵,原其致误之由,实为王词既有一般词体格律之通性,又自创了一些特殊词体,同时其原始文献的性质、民间之俗字口语也是造成失误的重要原因。故而有条分缕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道教是从大陆流传过去的,其发展与移民为始终。流传在台湾的道教是大陆道教的正一道,正一道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其发展走向表现有三:1、以西中、西南部为传播重点的布道走势与大陆相异;2、与佛教杂糅的形式衍变与大陆相通;3、融道教为民俗,兴民俗以倡道教的发展趋向与大陆相彰。  相似文献   

10.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闽西道教正一派与香花和尚关系为研究重点,在田野调查、文献考释分析的基础上,叙述了闽西香花和尚的仪式传统,明确了香花和尚的定义,探讨了道教正一派与香花和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指出道教吸收香花和尚的科仪是其世俗化过程中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历经四百年北人南移,以江南为中心的齐梁文化的确立和发展,有其中原文脉。皇权式微,世族与皇室共享天下。豪门世族不断开发和强化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在齐梁之际进入一个崇文尚教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不同文化势力相互碰撞、融合,儒佛道基本教义相通,“三教合一”由此而始,齐梁文化显示出圆融气度。  相似文献   

13.
张川 《培训与研究》2008,25(3):44-46
近些年来,中国音乐史学界时“横吹曲”的研究,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为肇端,逐渐受到关注,其主要成绩在于考察横吹曲的记录与传承,揭示其发展的不同形态以及文献的辨伪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文献的挖掘和整理,运用多元的学术视野,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并有着高度的文化价值。但在美育教育基础阵地之一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对本土音乐的介绍和应用十分匮乏。究其原因,乃是对本土音乐的文化意义认识不足,对民族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审美中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主动地认识继承与弘扬的关系,在中学音乐课本中科学地选择应用本土音乐,达到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古代曾出现过杜甫、韩愈、李商隐、程颢、朱熹等为数众多的文坛巨匠和哲学鸿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当代文坛又涌现出姚雪垠、李准、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实现了"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但是在现代文学时期,河南文坛只有冯沅君、徐玉诺、师陀、于赓虞、尚钺等为数不多的作家活跃于当时文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河南文学中心地位南移、文学生产体系滞后、文学对外交流受阻等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的语音与旋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由于粤东三市虽同属于闽南语系,而语言发音又不尽相同,各自创作的地方歌曲发音咬字不同,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抒所见,争议不止.该文作者认为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有千秋,其主要的区别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语音与旋律的处理,故从潮州方言歌的历史及演变、潮语歌曲的萌芽和发展、潮汕语音与旋律的协调与不协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河南曲剧音乐,来源于说唱音乐——河南大调曲子。常用的唱腔曲牌有40个左右,主奏乐器为曲胡。曲剧的唱腔音乐优美、抒情、细腻而又明快、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9.
豫南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展现原汁原味的豫南地区民情风俗,是特定历史下形成的独特文化,它作为探讨豫南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豫南民间舞蹈艺术不断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生存的困境。因此,进行豫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文本和口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进一步探讨豫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王维的乐府歌诗音乐一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如题材相似、音乐种类丰富、音乐基本形态大致相同等等。但在不同的人生经历、气质性格及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李王二人的歌诗音乐呈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及审美特征,如李白的乐府歌诗音乐以北乐为主,音域宽广跌宕,节奏、旋法形态多变,具有飘逸洒脱、热情豪爽、意蕴醇厚的整体审美特征,而王维的大部分歌诗的音调结构与旋法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音乐特点,并有机融合成一种新的旋律风格,形成了气疏韵长、清雅简淡、意境深远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