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从惠安女服装整体来看,不仅服装款式的风格十分靓丽,而且服装色彩的搭配也是独具一格,是构成其服装独特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惠安女服饰色彩美学特征的分析,来揭示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与历史、风俗、地域及女性的爱关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服饰色彩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表达出了惠安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2.
徐金文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77-79,8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与别的瑶族服饰不同,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自有特点,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对白裤瑶人的服装进行解读,以证明白裤瑶人在服饰上表现的图腾是白腹锦鸡。  相似文献   

3.
服饰的发展与演进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各种文化的大交融使得北朝服饰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上衣下裤、衣侧开叉等服饰形制的改变,左右衽兼行、袒右臂等着装方式的产生。北朝服饰对中国传统汉族服饰的解构直接影响到隋唐的服饰形制,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默盼 《保定师专学报》2011,(1):92-94,127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盛行襦裙装、女着男装和胡服。这三种式样的服饰呈现出色调艳丽、新颖奇特、华美开放、健康洒脱一系列特点,深层次映射出大唐文化的广纳博采、平等容物,体现了唐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社会面貌,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以往仅观察汉代服饰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综观汉代服饰发展的整个历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及世界古代服饰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合时空概念,兼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从七个方面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宏观认识:汉代中原地区汉族主体服饰整体的考古类型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在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以礼和伦理性为主导的服饰观向魏晋玄学以人为主导的服饰观转变的量变积累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汉代服饰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汉代服饰发展中始终存在的"正统"与"世俗"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6.
《小火炬》2013,(12):30-31
咱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艺术更是体现着这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量。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胡服最典型的代表是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从黄帝开始至明朝末期,汉服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成为华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占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国的服饰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礼仪,讲求中庸之道,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深厚文化底蕴.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时,中国传统的服装与西方服装的体系相瓦交融,使得服装界更加注目于东方古老的文化精粹.在现代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充分的将中国传统服装中的式样、局部、面料、图案和各种小的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伟大民族精髓在时装舞台上刮起了长久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8.
京剧服装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东方文化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目前,京剧服装传承的现状令人担忧,有必要继承京剧传统服装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手段、艺术审美特色、"主"次"安排上的处理、制作工艺等,全面继承京剧服饰的艺术协调精神及服装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在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色彩、纹样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带来了灵感。本文通过探析哈尼族服饰常用图案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深入了解哈尼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民族元素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为现代服装设计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曾被誉为"衣冠之国",可见中国是世界服饰文化的典范。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我们只有立足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才能设计出凝聚民族精神和神韵的现代服装,使中式服装逐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时尚的殿堂,也让世界从我们的当代服饰中看到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服装不仅局限于最根本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应当富于美感。具体在设计服装时,设计者应当致力于突显服饰蕴含的文化价值,以此来塑造独特的服装品牌。因此可知,服装品牌同时具备了文化内涵以及商业价值,二者应当是不可割裂的。为此针对服装品牌而言,有必要探求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商业价值,在二者密切结合的前提下致力于创建更高水准的服装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3.
服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区别不同民族的形象依据.从西部苗族服饰中保留的"贯头衣"和"尾饰"装束,以及明清时期苗族仍"披草衣"、"缉木叶为衣"、"披毡"等史实中,可窥见人类服装的源流演变.今日苗族"髽髻"、"服花衣"的习俗,乃是继承上古"三苗"和秦汉"武陵蛮"的遗风.少数民族在中国纺织技术史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他们当中众多的能工巧匠和广大的劳动妇女,是中国古代纺织科技的最后传承者.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能以原始的纺织工具制作出瑰丽而又富于民族特色的服装,尤其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元素,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美让全世界的女性都着迷,而其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旗袍的由来与发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标志性的服装,它以独特的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广泛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一)旗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旗袍最早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女子的袍  相似文献   

1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包畹蓉京剧服饰馆”收藏了大量的京剧服饰,具有保护戏服文物、传承优秀文化的功能,可以拓宽学校服装专业的设计视野,充实学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服饰馆的设计体现了传统元素在新时代审美标准下的延续与创新,寻求戏曲文化与空间设计艺术的契合点,用现代空间造型语汇表达了空间陈展形式,诠释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之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服饰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独立发展的一种服饰系统,尤其是官服系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它与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国思想紧密结合,遵循中国古代"礼制"规范,体现强烈的等级观念和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的形式主义及程式化特征。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持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装饰特色的一贯性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史上,女性服饰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初期,由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服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服饰作为外层文化表象,可以最直观、最写实地反映出社会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