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古时候,人们占卜往往用蓍草之茎。蓍草,顾"草"思义,可知是一种草。一般草大多为一年生,而蓍草却是多年生的直立草木植物。外形似蒿,但属菊科。其叶互生,为长线状披针形,呈篦状而羽裂,裂边边缘呈锐利锯齿状,故又名"锯齿草"。其叶无柄,而叶基抱茎。其头状花序多数密集于枝顶成复伞房花丛,夏秋之际开白色小花。在我国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分布较广。蓍草用分根或种子繁殖,全草可供药用,民间常用以治  相似文献   

2.
和赣红 《兰台世界》2012,(35):65-66
《周礼》是古代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之一,内容包罗万象,堪称上古时期的知识宝典。在这部著作中,完整记载了上古医学档案的种类及管理制度,为我国现代社会的人们研究古代医学档案管理制度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纸具有美观、防虫避蠹等特殊功效,在我国古代曾被指定为官府公文用纸得以广泛使用,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纸质档案,丰富档案馆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古代档案用纸一一黄纸的制作工艺及其性能,本文结合历代文献记载,以现代手工麻纸为载体,川黄檗为染纸原料,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黄檗有效成分,尝试对古代黄纸的复原及其性能的研究,这对于深刻理解古代黄纸的制作工艺,揭示古代黄纸得以广泛应用的科学内涵,开发更多类似黄纸功效的纸张应用于档案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古羌族同中原的联系被切断,文化交流也随之中断,保留在古代文献中的"犆"也变得陌生了。现代彝语中,表示钱财和牲畜的词语极可能就是汉语文献的"犆"。  相似文献   

5.
祝帅 《国际新闻界》2020,(2):165-176
广告史观的古今之变,指的是全球广告业从古代自发的广告传播形态向现代代理制广告观念的转变。广告史的这次"古今之变"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历史步骤:第一,从古代自发的广告形态转为初期的代理服务;第二,在重商主义的背景下,西方广告业从公益代办转为商业代理;第三,从广告掮客发展到全案代理阶段,并随着新型广告公司的跨国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至此,在全球范围内,广告业完成了从古代广告基本形态向现代广告理念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6.
伏羲和女娲是我国上古传说中两位功绩斐然的古神,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视为创世和始祖之神,因为两位古神对古代人们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介绍伏羲女娲图像入手,从图像艺术学视角对其隐含的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杨文森 《兰台世界》2012,(21):25-26
中国古代图书的版权意识出现很早,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法。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版权意识的产生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版权意识的特征、目的及功效。  相似文献   

8.
道家因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言论主张,长久以来被学界认为是反对道德教化,因而其德育思想乏人问津。实际上,老庄道家主张自然主义的德育思想,对古代乃至现代德育思想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报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封建统治始终对其进行严格控制,朝廷官报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报纸始终不可能发展演变成现代报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古代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实例说明了古代档案管理的一些方法,精辟的将其概括为"采"、"编"、"典"、"阅"四个字,并分别以实例论证说明了这四字的内容、特点,得出现代档案管理方法来源于古代档案管理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从宽量刑"在中国古代刑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来阐释中国古代刑法的特点,揭示中国古代刑法的实质,并对中国古代刑罚"从宽量刑"的界定进行深刻探究,并分析其对现代法律制度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从吃货的视角描述中国古代史,呈现了"民意是为本,吃货了不起"的饮食史专题。从上古的三皇到清代的饮食文化,用生动、有趣、贴近当下初中生生活情境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吃"这件大事,从"吃"的角度重新认识、理解、掌握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上古史官身份和职责讨论的梳理,认为上古史官的传统并非如班固所说"实录".上古史官职能本与王室的祭祀活动相关,无论执简册或薄书或笔,均与这个活动有关.无论简册还是簿书都是用来记录活动的,担当这个工作当然应是史官.认为史官不记事,可能不一定正确.史官记事亦只是如实记录活动而已,这时还没有隐恶与否的问题.因此班固所说的史官"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原则,其实是要求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实录",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如实记录.上古史官没有隐恶与虚美的道德需求,所以也就无所谓不隐恶、不虚美.因此我们说上古史官的实录,与春秋以后的"实录"是有着本质的区分的.  相似文献   

15.
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有着精细的笔触及严谨的写实风格,其将形态多变的人物及情节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化寺壁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被人们称作宋代的"百科全书",无愧为中国古代壁画之瑰宝。  相似文献   

16.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西方博物馆建筑的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作了历史的回顾。考察了博物馆建筑随着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变化、演进的过程。对二十世纪后的现代博物馆作了分阶段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本书作者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以现代观念洞察历史玄机,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新奇、别致的解读。房太太"吃醋"房玄龄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宰相,被视为古代宰相的典范。除此之外,房玄龄还和汉语词汇里一个重要的词语"吃醋"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档案(一)档案的起源《周易注》:"古人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在易经中早有"上古结绳以记事的记载"。类似之举外国古代也有应用,被称作"坎普"。在竹片、木片、骨片和玉片上刻上各种形状的标志来表达和记录信息的"刻契"与"结绳"可以说是档案的萌芽。1899年发现的甲骨档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这是人们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档案"一词,据现有的材料初见于清代。现存顺治年间的官府文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的官方识字课本《苍颉篇》流传广、影响大,是东汉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重要依据。唐宋之际,《苍颉篇》亡佚不传。20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的秦汉简牍文献中重新出现了《苍颉篇》的残篇,成为研究《说文解字》以及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本文用出土简牍文献《苍颉篇》与《说文解字》做对比研究,旨在发掘其对于研究上古汉语、中国古代字书发展历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