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曾有过“良史”传统。班固在评论司马迁的《史记》时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的是这种传统;“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文天祥所歌颂的良史节操,说的也是这种传统。东汉哲学家王充将这种传统高度地概括为“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至今仍被史学界所津津乐道,并被认为是写史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地报道发生的事实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许多事情,媒体不可能都去报道,写什么不写什么,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总有个指导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真理。真实与真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实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是对主观认识而言;真实的不一定是真理,而真理必须是真实的。报道真实,坚持真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史还很短。但中国悠久的史学传统是渊源流长的,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古代史官忠于…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档案,既指原始文字档案,又含当事人的笔记和口碑材料;所谓史志笔法,主要是指我国史学所讲的直笔和曲笔。直笔,简而说之,照事直书,不阿不避。举例说,便是司马迁的“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其核心是史实确凿不虚。曲笔,正好同直笔相反,简而说之,便是事实不核,虚美隐恶,阿时媚势。其要害是史实虚假。档案之所以和史志笔法关联紧密,是因为史志的记述有一个对待档案记录的事实的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从来史志家无不重视档案。  1912年的秦州起义,由于在甘肃和陕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史官建置>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周礼>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3,(12):4-6
有一种批评叫没弄清事实汉代史学家班固称赞自己的同行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12个字应该是叙述者或者评论者的最高境界。是人就会有好恶,说话必然带褒贬,评论者就某事发表观点,或弹或赞需要态度鲜明。不过,在时事评论当中,很少能找到热情的赞美,到处都是犀利的抨击。有几个原因可以用来解释:一种是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使然。据说在俄语里,知识分  相似文献   

6.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附有王朗的儿子大学者王肃的传略,其中有一段专写魏明帝与王肃君臣二人有关司马迁写《史记》的对话,极为重要: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杨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这段文字的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表明到三国末年《史记》中的汉景帝和汉武帝二人的本纪尚属“有录无书”,可见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两篇本纪乃是王肃以后的学者们所补写,此其一。魏明帝  相似文献   

7.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lt;史官建置&gt;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lt;周礼&gt;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8.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概念基础是广义文件观,它认为文件是泛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和使用的一切原始信息记录,无论其载体形式、记录方式和价值形态如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文件"可指其生命过程的任一阶段,即"大文件",包含我国通常所说的文件(即狭义文件)和档案两个阶段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传记文学不比小说,可以无所依傍地虚构,可以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地想象,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按前人的说法,传记这种体裁,非有惊天动地之事,敷衍不出惊天动地之文。但个中亦有雄文,受历代史家高度推崇的《史记》,既是"史家之绝唱",不虚美,不隐恶,还原历史的真实;又是"无韵之离骚",塑造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叙述故事,篇篇扣人心弦。将传记和文学结合得如此完美,《史记》之外,求诸天下,再无第二本。  相似文献   

10.
说是"盘点",其实并不准备大动干戈、翻箱倒柜,不过想挑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话语由头,随便聊聊。有一个词汇档案系统运用很广,但只要出了档案这个圈,外人基本听不明白。这个词就是 "兰台"。查《辞海》,所谓"兰台"者,汉代宫内藏图书之处也。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  相似文献   

11.
《尚书·金縢》是现存最早、且以较多篇幅记述古代档案管理及利用状况的文献.作为篇名的"金縢"则是藏于"金縢之匮中"的档案的代称.透过《金縢》可窥知西周初年由史官起草文件的"作册"制度,与文件归档相关的"纳册"制度,以及档案保护和保密制度等."金縢"之简册对于西周初年政治局势的稳定发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尚书·金滕>是现存最早,且以较多篇幅记述古代档案管理及利用状况的文献.作为篇名的"金滕"则是藏于"金滕之匮之中"的档案的代称.透过<金滕>可窥知西周初年由史官起草文件的"作册"制度,与文件归档相关的"纳册"制度,以及档案保密制度等."金滕"之简册对于西周初年政治局势的稳定发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天职     
记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同古代的"史官"十分相似.我们今天写的新闻可能只是一个事件,然而若干年后,它就是历史的片段.因此,千万不能以某些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而扭曲事实,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4.
论先秦史官与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史官与图书馆的产生 对于史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抄·释史>中指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又称:"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持簿书也……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由此可见,在先秦各代史官是从事执笔、记事和撰述书籍、掌管典策之人.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认为李广由上郡太守转为未央卫尉.班固认为李广由陇西太守转任未央卫尉,为此他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徙上郡"三字略去.后世学者大多吸收了班固的看法而放弃了司马迁的观点.根据现有资料,班固的看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司马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藏书家胡应麟认为"隋书籍三十七万,悉焚于广陵,当是实录。"通过对史料及人物的考察分析,胡氏所说有误,隋代丰富的官藏图书散佚在隋末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明太祖实录》稿本保留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至六月的内容。"稿本"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字的情况,应属不熟悉明初情况的抄手"听写"而成。其记事顺序和通行的《明太祖实录》十分接近,但使用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书写格式留有许多明代起居注和钦录簿的痕迹,对燕王朱棣也不避讳,因而可以推断为建文帝时期的《明太祖实录》或其初稿的抄本。明太祖欲择立燕王一事在"稿本"与通行的《明实录》中均有记载,对比分析《太祖皇帝钦录》中明太祖的思维脉络,从逻辑上可以证实此事的真实性,这无疑对明初政治走向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简册文书是中国很早就有的档案文书形态。商代有简册文书,在甲骨文中有比传世文献更多的记载。从甲骨文的“册”字及部分从“册”之字的字形可以看出,商代的简册文书按照等级的高低,可以分为“册”“典”两类。册为普通简册,典为地位较高的大册。这些册、典文书首先用于祭祀,其次用于军事。由于册更普通,所以无论在祭祀上还是军事上,用册的情况都更多见。典则用于较高等级的祭祀和比较重要的军事活动。可知册、典使用的场合和使用的习惯用语都有区别。因而从字形和使用两方面看,商代简册划分为册、典两类是合理的,同时也与传世文献的部分记载相合。其中祭祀中所见旧册的使用,更为商代曾将简册作为档案文书保存提供了确切的证据。综合来看,商代是一个大量使用册、典文书的朝代。  相似文献   

19.
班固与斑姓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汉书》记载了西汉自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200余年间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记事严谨,文辞精练古雅,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史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是研究西汉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