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嗣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教师变成了"演员",将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课文演绎得枯燥无味.将原本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变为现在的"导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正>同样的课堂,怎样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激情,我认为不妨让学生开讲。让学生开讲,是学生将"我学"的过程、方法、结果、困惑等清清楚楚地讲出来,让学生听、让教师听,其效果与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大不相同。一、让学生开讲,转变教学理念,翻转教学流程长期以来,讲是教师的专利,听讲或认真听讲是学生应有的姿态。课堂上教师要讲,而一旦讲得太多就容易造成"满堂灌",让听者感到沉闷、乏味,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弱化了。教学中,如果把讲的权利交给学生,课堂呈现的将是另一种情形。例如,在教学《经济生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其量不过是对课文内容了解个皮毛罢了.  相似文献   

5.
如何才能将学生从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并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落实和能力迁移,进而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四个统一"。一、"讲"与"练"的统一"讲"是为了"导","练"是为了"知"。"讲"是主导,"练"是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  相似文献   

6.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以"知"导"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始终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案,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导致课堂教学少有生气,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致使"知"和"行"脱节.表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三是只局限于书面作业,行为督促少.为改变这些不适应新课改的状况,我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活动,以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讲轻读、多讲少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围着"讲"字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其结果是学生记诵了不少知识,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并未有多少长进,我这位语文老师也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语文教学费时多、质量差、效率低的根源是什么?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支玉恒老师的两节公开课,我找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一般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知识点的分析和教材的研究,也就是弄清楚"讲什么"的问题.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学习,我越来越意识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搞清楚"怎么讲"的问题,是比"讲什么"更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基于这个考虑,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这个方面做了些思考和分析,并在自己所教授的班级中做了些尝试,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这些收获和体会归纳总结,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9.
<正>有老师对我说:"学生到讲台上讲,恐怕讲不透,这样学得不扎实,会影响考试成绩。"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多少年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多少年来,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讲是老师的专利。三尺讲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挥洒的舞台,是教师决战的堡垒,也是教师催生梦想之花的沃土。然而,以"善讲"出了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王春易走下了讲台。"讲"曾使他们获得无数殊荣,为什么以讲得精彩而著称的"大师"突然不讲  相似文献   

10.
正怎样才能把一份试卷讲"透"呢?为此,我进行了"课前设计—课堂设计—课后设计"三部曲探究.一、课前设计———试卷讲评的前提条件试卷既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控教学行为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课前准备是试卷讲评的前提条件.1.研读试卷.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教这么年,这点知识还不是小菜一碟,拿着白卷讲评.我想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不妨用学生的试卷考一下自己,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了解在上课时哪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批评教师独霸"讲坛"的文章铺天盖地,而呼吁教师"当讲则讲"的文章也并不鲜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教师还该不该讲,如何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只有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摸索着前行.  相似文献   

12.
郝向华 《考试周刊》2014,(20):139-139
<正>在新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1.新课教学要有"情境"引入由于长期以来某些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采取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使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变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  相似文献   

13.
一讲起阅读教学,各大师、各名家在这方面的论述多不胜数.我从教42年,在三尺讲坛日日打拼,颇有些想法,避繁就简,就讲三个点吧! 先讲阅读教学的支点.所谓"支点",也就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的点是什么呢?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阅读教学的"支点"就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对象的需要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课件教学运用的优势 1.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件教学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并赋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至今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纯传授教学结论"的教学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呢?根据数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就"素质教育"的发展我认为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应式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这是个根本性的转变,这不但改变了过去以分数为主,以考试为主,以单一的一次考试一张卷的分数为主,转变为综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为主,但是这里也有引导教育教学综合考评的问题;我讲的引导指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我讲的教育教学是指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教师的传授水平;我讲的综合考评是指平时学生对各科知识的评价考核情况或建立综合学习档案,体现德、智、体、美、劳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教师该怎样"导",怎样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导"走,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足见亲其师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喜欢某位教师,他就会十分认真听该教师的课,那么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一定很好.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相似文献   

18.
方瑞目 《时代教育》2009,(10):183-183
教师要讲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对某个难点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以恰当的点拔、提示,使学生顿时醒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精讲点拨是教师充分展示自身教学艺术,提高教学实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永恒主题。我尝试运用"343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承包者身份解放出来,实现教学上精讲少讲;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解放出来,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下面是我对"34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精讲少讲,揭示课堂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学讲方式"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日常学讲课堂中被广为应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在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正确认识,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下面我将针对目前英语学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解决策略,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一、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分组不科学。有的小组全都是优等生,合作讨论时积极认真,气氛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