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晓晶 《游泳季刊》2002,(2):24-24,36
柔韧素质是游泳运动员必备的一种运动素质,如何发展柔韧素质以便更快提高游泳水平是广大教练员值得探讨的问题。柔韧素质是指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即指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游泳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发展运动员腿部、臂部、腕部的柔韧性。主要训练手段有:压、搬、劈、摆、踢、蹦、绕环等练习。  相似文献   

2.
柔韧素质是游泳运动员必备的一种运动素质。柔韧素质的好坏对游泳运动员的划水效果,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起到重要的影响。根据少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可知,7-12岁是少年儿童发展柔韧素质的最好时机。本课题探讨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怎样合理地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来发展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游泳专项技术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筛选出对游泳运动成绩有显著影响的专项柔韧素质指标,对山东省26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柔韧素质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通过分析,掌握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专项柔韧素质的整体情况,找出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训练建议,从而为科学诊断和改善游泳运动员专项柔韧素质发展水平,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洋  李芳 《游泳季刊》2002,(3):26-27
现代竞技体育中,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最终是由与游泳项目相关的力量素质表现的,力量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平时在专项训练中采用的力量训练来完成的,所以力量训练十分重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与成年运动员一样,力量素质是主要方面,力量训练同样处在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试论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文章通过分析少儿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特点,探讨柔韧素质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通过良好的柔韧素质训练,进一步提高武术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今游泳运动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世界游泳运动向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势发展,近年许多项目游泳世界纪录创造是十几岁的少年运动员。这种现象表明了游泳运动员早期多年系统训练的重要性。如何掌握早期技术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注重心理训练、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使他们在启蒙阶段轻松自如地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  相似文献   

7.
柔韧素质是灵巧性项目运动员掌握动作、提高技术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本通过多年教学训练体会及参阅有关资料,找出一些柔韧素质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少儿柔韧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FMS评估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计划,以研究身体纠正训练对于提升游泳运动员身体功能及水中专项素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42名辽宁省游泳队队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身体矫正训练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评分和水上专项素质的测试。结果:8周干预后,游泳运动员FMS评分由13.33±1.47分提升到16.47±0.86分(P<0.05);水中专项素质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FMS可以检测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通过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可以有效强化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尤其是增强游泳运动员左右两侧的不对称性,提升游泳运动员的水上专项素质,同时降低运动员的损伤风险与损伤几率。  相似文献   

9.
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与运动成绩关系甚为密切,其作用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可加大动作幅度,增加肌力和速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从而使身体获得最佳机能水平,动作更显轻巧、灵活、协调争准确。由于田径运动项目多而杂,训练中很难把握柔韧素质的“度”,为此,我们以性别、项目、年龄等为突破口,加深剖析“柔韧素质”训练特点的力度,旨在进一步提高柔韧素质在田径各个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员专项始训年龄段运动素质的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常规数理统计法及调查访问法 ,对我国部分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的年龄参数进行调查研究 ,并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专项始训年龄段的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发现 12 - 14岁是年龄组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适宜年龄段 ,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在此年龄段已有一定的发展 ,有的还处在发展敏感期 ,能达到专项训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要求有良好的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正确规范地完成武术技术动作的基础.从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因素、柔韧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使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更加科学,使提高柔韧素质的训练规律与武术项目运动规律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世界竞技游泳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步伐。当今国际国内游泳赛场上进入决赛的都是天才,这是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科学化训练的结果。根据我国的训练体制,95%以上的优秀游泳运动员来自于业余体校,而天才游泳运动员的天赋又有早期化表现的特点,重视基础训练的理念创新已是当务之急。随着专项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基础训练的要求更高了。提高选材理念和创新训练理念是当今我国竞技游泳加速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与运动成绩关系甚为密切,科学合理地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而使身体获得最佳机能水平。由于田径运动项目多而杂,训练中很难把握发展柔韧素质的“度”,为此,以性别、项目、年龄等为突破口,加深剖析“柔韧素质”训练特点的力度,旨在进一步明确柔韧素质在田径各个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具有高超的武术技艺的运动员都要有很高的柔韧性.文章从影响柔韧性的因素、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柔韧性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就武术运动员如何进行柔韧素质训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游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三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泳运动员提高成绩,技术是关键,力量是基础,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当代游泳训练方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力量训练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现代游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力量素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分不开的。当今世界游泳训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极为重视运动员的陆上身体素质训练,从一些游泳强国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想迅速提高游泳水平,努力安排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是训练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陆上训练力量中,运动员不仅要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7.
黄智 《中华武术》2010,(7):22-24
发展运动员的素质是提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只有抓好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训练效果。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忽视柔韧素质训练,会导致运动素质之间不均衡的发展,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给今后的训练带来一系列麻烦。  相似文献   

18.
1竞技游泳训练指导思想的基点 1.1竞技游泳项目本质上的特点 游泳是人体依靠水的浮力用手和腿的推动,并借助人体本身的一些其他肌力,使身体在水中借用水的浮力仰卧或俯卧而前进的一种运动,这种水上运动项目在竞技训练和比赛中都是需要高强度和快速的来完成,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快速完成中,除了技术本身外,还需要与这些技术向适应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游泳运动发展迅速,运动水平突飞猛进,其主要原因是科学化训练在游泳训练中广泛运用。游泳成绩的突破除了游泳技术的不断改进,更为重要的是游泳训练方法、手段的更新,同时运用了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来帮助对运动员机体承受运动负荷进行监控(如骨龄、血色素、血乳酸、肌电图等),充分挖掘了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潜能,提高了机体对运动负荷承受的能力。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一般只能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基本具备各方面条件、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队或运动员中实施。在目前对我国众多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要进行测试较复杂、代价较昂贵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可行性是很小的。本文通过在青少年游泳训练中,运用脉搏和尿蛋白两项可行的生理生化指标来控制训练强度,使教练员有效地控制运动负荷,尤其是对运动强度的控制,探讨游泳科学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感”是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特有的综合感觉的专门素质。通过对大庆市少儿游泳运动员表象训练实验探讨,指出表象训练对少儿阶段游泳技术个性化,定效性起积极作用;表象训练是水感提高的高速途径,突出了感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