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区历史资源拓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拓展历史教学的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高考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区历史资源拓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拓展历史教学的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区历史资源拓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拓展历史教学的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学校和学生周边的有效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笔者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遵循开放性、多样性、时代性、探究性和师生选择性的原则,支持教师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和总体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与教学特长优势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与进程,根据自己学科知识与教学特点自主选择课题,经学校有关教学专家鉴定后,开发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历史校本课。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拓宽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常规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作为一种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却存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不足,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怎样能够高效率地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在上好校本课的同时,达到对常规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呢?笔者以石家庄为例,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效运用文化遗产资源,作一粗浅分析,与各位同仁探讨。针对石家庄文化遗产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走进了中学课堂。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成立研究机构和制度,把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强调过程目标和生活真实的彰显,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真正拥有参与权。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是对政治课程方案、政治教学实施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评定。其体系设计上应包括委员会的成立、育人目标的确立、定期进行师资培训、课程方案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高中生需要学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西方历史,在记忆时容易出现混乱,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利用趣味的记忆方式记忆烦琐的历史时间与事件。利用地区历史资源拓展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67):119-120
历史这门学科是高中时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此文结合本人工作经验简要地探讨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深入学习高中历史的具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在国家教育规划的统一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教学资源的数量规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以展现本校特色文化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所建设和开发的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构建重视学生学习需求,课程模式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为核心。大力开发和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几年来,控江中学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的优质资源为依托,以课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对象,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中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开发校本教材,校内形成了浓厚的研修氛围。几年的校本研修实践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诸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把校本教材开发作为校本研修的突破口自2005年开始,为使国家课程更好地校本化实施,我们对现有的课程结构作了进一步完善,用学科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兴趣类课程统整目前的课程,积极拓展校本课程,把为学生提供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均纳入课程体系。其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其中选修课程分为限定性选修和非限定性选修,其中,限定性选修课采用学校统一编写的校本教材,并在学校以往部分年级分层教学试验的基础上引入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教学。目前开设的限定性选修课有语、数、外、理、化五门学科,每门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对现有的必修课教材进行统整,编写出版统一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为了突出生本理念,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就要明确开发思路,课程要体现研究性,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突出评价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彰显预测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科学性。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应以地域为内容,针对某一个确切的、指定的课程来设计;以人物为内容,学习如何分析与评议历史人物;以乡土为内容,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以时政为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教师要创新性地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历史课程内容的要求而制定的。高中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不同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划分为四级水平,每一级水平皆包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基地,彰显学校特色建设,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开发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植根于学校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高中教学质量,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有正确的认知,教师要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程群建设。教师要分析课程群建设原则,从教学条件、教学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制订高中历史课程群建设标准,重构课程群建设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与教学时间,拓展重难点内容,按照教学指导,将学术性知识内容与认知性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构建高中历史课程群核心学科,实现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的新课程,即学校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一线教师更青睐于第一类校本课程——对教材的整合和进一步挖掘上。  相似文献   

17.
<正>"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高中各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应属于第一种情形。依据现行国家高中语文教材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提高和有特长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人文教育课程领域规划人文教育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所谓人文教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并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要求,激起了研究者对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兴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及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但由于校本课程甚至课程概念本身发展历史极短,实践中可资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具体…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上个世纪末从西方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雅林  李森 《教育探索》2012,(10):27-2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各方面原因,面临困难的发展境况。要让这门学科再现生命力,校本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校本课程要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实施。而在对原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STS教育思想,让学科不再孤立,让技术融入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