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 ,并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整个语文课标中 ,“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 ,这些足以说明“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了如下具体的解说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新课标“前言”“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又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对语文素养作了明确的阐释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董淑珍 《考试周刊》2014,(77):39-39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归根结底是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构建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尝试的开卷考试已走过两年,积累了不少经验,2003年宜昌市将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继续落实“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十六字命题方针,实行开卷考试,并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作更深入的思考。一、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命题的基本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所强调的是要在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其文化底蕴,提高其文学修养。所以,全面考查“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语文整体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中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语文课要想有声有色有趣,就要让学生乐听、乐说、乐读、乐写。  相似文献   

7.
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提到很多,如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从以上我们可知“语文课标”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要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的第七条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多么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9.
从语文课程的长远目标看.课文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从近期学习目标看,语文课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落实语文课姓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现代语文》2011,(11):17-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的说就是要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因此,从语文教学任务来讲,语文应该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表达.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受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觉得语文课单调、乏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致使语文课教学一度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对语文素养又作了明确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锋 《考试周刊》2013,(76):40-4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解释列举了“语文素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么一段话:“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际展开。”据此,刘真福先生在《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中认为应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用这三个方面来统摄所列举的各个具体内容,这样才较为全面、稳妥。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属于过程和方法范畴;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蒋颖 《师道》2014,(9):36-37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有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如何通过祖国语言去准确、得体、有效地表达,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庆风 《新疆教育》2013,(14):122-1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用到语文课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