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将决定着将来整个中华民族的权利意识,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权利意识的培育。建议从加强制度环境建设、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改革权利的教育方式三方面来培育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法律文化和语境的差异是寻找各自权利意识形成发展的根源,肯定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有较强的权利意识,不能以缺乏“权利”一词而贬低民众的权利意识,要从不同的语境下解读。从中国现实入手通过培育公民社会、维护宪法权利、树立法律权威、完善司法保障体系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权利意识,为法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依法治校原则的确立和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法治化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学生权利救济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现状入手,借鉴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救济相关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对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进行法治构建。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法治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依法治校原则的确立和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法治化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学生权利救济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现状入手,借鉴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救济相关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对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进行法治构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包括权利主体意识、权利实现意识和权利救济意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权利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权利实现意识具体、明晰,而义务承担意识虚无,权利救济意识薄弱。大学生权利意识需要通过依法治教,加强法治教育课程建设等途径培养。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核心是权利,权利的实现有赖观念层面的权利意识作支撑,而权利意识的普遍化又是推进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因和法治社会的基石。从历史源头上看,初民社会并不存在作为体现自由意志主体的人对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的权利意识。权利意识从纵向的内在结构和横向角度上可作出不同分类,同时,权利意识还具有社会性、被动性和自觉性、内在变化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质。  相似文献   

7.
邵忍丽 《教育探索》2012,(2):116-117
大学生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推进我国民主法治社会进程的主要动力.当前高校大学生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影响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谈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学生状告母校已不是新鲜事,这说明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在迅速增强。然而,我国专门保护高校学生权利的立法还是空白。为有效保护学生权利,实现依法治校,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构建完善的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已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深入,高校在履行管理职能时与大学生权利产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学生既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又享有作为受教育者特殊的法定权利。其权利意识的增强既反映了我国依法治教取得的成就,也对现代高校管理提出了挑战。文章首先对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依据进行了界定,接下来对大学生权利意识常见误区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权利的缺失则是造成诸多问题的关键因素。我国宪法规定的很多公民基本权利,如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在农民身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层面给予重视和考虑,给予农民平等的选举权和结社自由权,保障农民的财产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并为农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继而促进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已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现状解析,分析了我国该项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公务员立法,行政诉讼救济的确立和行政系统内部救济体制的完善几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为保障我国公务员的权益实现提供更加完备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保障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保护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思考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二是完善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三是重视执法,保障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四是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张和对行政裁量权控制的不断加强 ,构成了现代行政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合理原则和比例原则就是两大法系各自发展起来的、实现对行政裁量权的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它们使行政法从形式法治走向了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合理配置问题,法治要求实现权力间、权力与权利以及权利间的互动平衡。笔者认为,在我国自认制度中存在着若干权力与权利以及权利间的失衡,故显有必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障碍,很多与民法的不发达有关.民法全面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契合了法治的精髓和本质,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制定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成熟的民法典,有助于法治形式框架的构筑,有助于培养现代型法治社会的合格国民,有助于权利观念的发育成熟和平等理念之催生及发扬.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认定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认该权利厦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我国刑事司法需要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效力采胜诉权消灭主义立法模式,但对时效届满后时效效力的启动模式规定不明确,以往司法实践中多采用法院主动适用时效规则的模式。从我国近代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传统以及目前庭审改革吸纳当事人主义的趋势出发,采用抗辩权发生主义的时效效力启动模式,限定法院不得主动依职权适用诉讼时效规则,法官不得主动对当事人释明诉讼时效规则,是我国民法对诉讼时效效力启动模式在立法上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吴贻芳是我国现代女教育家,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校长,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校长;杨荫榆也是我国现代女教育家,我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大学的女校长。比较我国现代史上这两位早期女大学校长的人生经历、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功过是非,对认识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揭示地方文化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