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处理以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愉悦.文学翻译对陌生化语言的恰当处理,其实质是对源语语言文化异质性的追求,也是文学翻译满足读者期待视野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和当然要求.文学翻译对陌生化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的解读与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源语语篇的陌生新奇之处,又要充分照顾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源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对陌生化的处理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避免文化冲突或文化错位等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译者对文本进行解码和编码的一种双向活动。在处理原文文本时,译者的长期记忆会激发大脑中储存的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从而优化译者的解码与编码。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4.
论文学翻译中的互文性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传递,尽量减少因文化亏损而造成的互文性缺失,寻找文本间的最佳关联,获取最佳语境效果。译者必须抓住互文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对源发语文本作出语境假设,来获取最佳关联,为作者、译文读者架起最佳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译者对文本进行解码和编码的一种双向活动。在处理原文丈本时,译者的长期记忆会激发大脑中储存的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从而优化译者的解码与编码。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对于文学文本以及作者思想的解构没有确定的文本要意,主张文本读者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对于文本进行阅读以及理解。因此,解构主义语境的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阅读以及理解角度有多种文化阐释。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语境对于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卢敏 《考试周刊》2010,(2):43-44
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通过语域表现.由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构成。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源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源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表现形式,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适当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尽可能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快感.本文从语境的角度,以<围城>译本为例,评析陌生化语言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本文就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华松 《文教资料》2007,(3):171-172
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不同,英汉语语篇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对翻译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译者只有处理好不同语言间语篇结构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目的语读者。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翻译的大趋势,无论是翻译应用文体还是文学体裁的文本,归化法都是处理语篇结构差异的重要手段,归化程度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原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原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以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典籍英译史上,深度翻译作为一种对原文本所造成的文化空缺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被西方译者广泛采用。然而有些西方译者的深度翻译非但无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反而破坏了原语文化的真实性。这就引发原语文化读者对译者语境建构原则的质疑。基于《孙子兵法》文化空缺英译的个案分析,深度翻译如欲达到其定义的语境效果,译者须忠实于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其所添加的新的语境信息须不悖于原文本读者现时的语境假设,因为语际翻译的译者之阐释乃是基于原语文化阐释者的阐释之上的再阐释,只有原语文化的本地人才有资格做出第一层次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译入语文化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采用以及翻译语言的选择三个方面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影响,认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能摆脱译入语文化环境的制约,译者的被动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语境在语篇翻译中有几个作用:语境对语篇翻译有制约作用;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语境有助于译者理解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8.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语义整体。语篇翻译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文化因素。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确立语篇意识,把它置于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去思考,才能“忠实”地再现原文内容和文化信息。语篇翻译即是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三要素的关系。在英汉互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因此,译者必须始终考虑语境诸要素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影响。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王汐悦 《海外英语》2022,(23):30-32
在阅读文学翻译作品时,由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频繁转换,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译入语读者会存在信息滞后甚至是文化盲区现象。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前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本角色、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的影响,结合对话的文学意义观,适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多维视角转换,即文化转换、文本角色转换与角色视角转换,使译本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