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初中教材中的重要古代作家陶渊明的归隐原因作了一些解读,因为作者个人认为只有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归隐原因,才能正确理解陶渊明,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陶渊明的归隐原因理解,本文从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作了一些探讨,以此想说明,陶渊明的归隐是他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人格操守下的必然选择,而并不仅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政治家而不是诗人 ,曾反复出仕 ,反复归隐 ,直到理想之梦完全破灭。造成悲剧的原因 ,有时代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他自身性格所致 ,他真诚自然的性格 ,理想化的气质 ,成就了他卓著的诗名 ,也注定了他仕途失意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5.
刘光祖 《考试周刊》2012,(63):27-27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里,作者往往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田园风光、写农家生活,却又往往于平常中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创造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儒释道开始合流的时代,陶渊明的"纯孺"思想显得曲高和寡,而在动乱时代的诗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从而陶渊明毅然地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归隐后的生活虽并不总是美好,他的心境有时也并不平静,然而,陶渊明终究是过上了适性的生活.归隐田园是他获得内心平静的无悔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而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田园诗的鼻祖,出生在政治动乱的年代。在官场上他三次入世又三次归隐,尔后留下了一些自然质朴,耐人寻味的佳句。就他的归隐原因作一点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隐于诗的生存样态,为他以后的士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  相似文献   

9.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在表现手法上,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采的传统,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 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历来有时代社会原因说,有个人思想原因说,本文提出,陶渊明直率、质朴、淡泊、自由的性格是决定他走上归田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劝勉农民勤力耕种,而且亲自参加劳动,以诗歌表现劳动之甘苦。他怀有济世壮志,但囿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只能归隐田园。在对壮志的坚守和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中,陶渊明最终成就了自我的"真"。  相似文献   

12.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抉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最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真正的平凡和独特在归隐之后。他的胸襟气韵、人格涵养使他的生命更成熟、更具哲学魅力。陶渊明也因此成为一个典范,以自然真淳的人生追求、躬耕自给的生活选择、松菊诗酒的淡泊之境,为后世建立了“真隐”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作品是“和平”的。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里,他“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加之自身性格方面之原因,及当时玄风之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一条归隐田园的路。与山川相拥,与农民同劳动,与自然相亲近,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田园诗歌。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里,作者往往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田园风光、写农家生活.却又往往于平常中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创造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符合人性自然状态的 ,那便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闲适。他出仕是为了博取怡养性情、享乐人生的雄厚的物质资本。陶渊明决定彻底归隐时的心态很复杂 ,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并不那么美好 ,陶渊明只能以古圣先贤和委化任运来安慰自己了。他的一生是无奈的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初读时,总觉得是抒写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总觉得“归隐”后的陶渊明是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舍之翁,闲适之祖”。而今细细咀嚼.走向田园的诗人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并非久久地悠悠然。  相似文献   

18.
建构人生的自然──从个性因素看陶渊明之归隐二题裴登峰自从钟嵘提出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之说后,关于他的出仕与归隐的探究就一直歧异纷呈,仁智互见。概括地说,对陶渊明出佳的基本动因或真实原因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因家贫,为口腹。二是同其他众多的古代...  相似文献   

19.
新论长廊     
也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巫大成在《韶关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撰文认为,从形式上看,陶渊明是个隐逸之士,但实质上,他并没有归隐,确切地说,他是“归田”,因为归隐应该是与世基本隔绝,而陶渊明是从官场退隐到农村,是从狭小的官场投身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是从上层社会逐渐接近下层社会,这对官场来说是“隐”,对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来说是“归田”、“返自然”,而且他仍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这恰是他与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诗歌意象研究的方法对陶诗妻儿意象的选择和组合结构进行了微观辨析。文章认为深情远韵的妻儿意象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特有文学现象,妻儿情怀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之一,妻儿意象包蕴着陶渊明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儒家文化影响和规范着陶渊明的文学性格及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