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2.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3.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6.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共编入八篇中外小说,在两个单元之间又编入了一篇知识短文《比较阅读》。我以为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七篇小说(旧编《阿Q正传》或新编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一碗阳春面》除外),既是学习小说的极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学习“比较阅读”的极好的实践,一举两得。本文所说的比较阅读不是指把同一单元的几篇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等一一加以罗列的所谓全面比较,而是指目的性、选择性更强因而更富有启发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比较阅读。这种比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祝福》《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母亲》部是中外著名的小说(包括节录)。这些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巧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是,由于课文的篇幅长,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时代也有着较大的距离,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不少困难。为此,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准单元教学目标,以便突出重点,使学生学有所得。考虑到第五单元也是小说,为使两个单元有所分工,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可放在小说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上,即把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从中受到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五篇课文除《诗词五首》外,其余各篇都是历代著名的山水游记。学习本单元课文,重在阅读与积累。具体目标有三:一是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二是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三是通过几篇课文的比较阅读,体会各自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体会山水游记的一般写法。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威尼斯》、《娘子关前》、《汉堡港的变奏》三篇课文,前二篇是讲读课文,后一篇是自读课文。单元教学要求是记叙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记叙文单元,学生应该在学过的前几册课本中各个记叙文单元的基础上,综合进行复杂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复杂记叙文的读写能力。具体训练目标是:在阅读方面,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篇复杂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各种叙述方法及表达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在写作方面,能根据  相似文献   

14.
正《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桥》是一篇"红色课文"。通常情况下,教学不外乎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品质,但这很容易走进一个唱高调、说套话的误区。《桥》的体裁是小小说,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体裁特点,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应用性的说明文。《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解说词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是一篇科学小品 ;《〈自然·生活·哲理〉序》是一篇序言 ;《标点符号用法》属于规章条例性质。这四篇应用性的说明文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因此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式 ,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 ,并能够在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 ,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应用性的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突破口 第六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几篇课文在语言上都有准确、生动、形象的共同特点。故事单元的教育突破口应为“总分结构中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 总说分说是说明事物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单元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对于此结构中总说的理解一般为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位置多在开头或结尾(结尾总说多为总结全文)。开头的总说段即为下文分项说明的依据,段中大多都有关键性的最能概括分说内容的一句话。而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意图 《阅读》初中第五册第七单元共选了三篇讲读课文。其中《范进中举》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小说塑造的胡屠户及菲利普夫妇在性格上有可比之点。如果再把第三册《制台见洋人》中的文制台和第四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联系起来用一课时作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该单元的教学,而且还能结合初三年级全面复习的特点,收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的效果。此教案就是基于这个想法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围绕中心选材”,“根据中心确定详略”,这两点在写人记事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它们在文章中都处于主体的位置。它们的区別主要在于前者是对后者的必要而充分的材料准备,后者是对前者的精心而巧妙的剪裁处理。同学们在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单元之后,再进入“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单元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不过,教师教学本单元仍然有一定的难度。难度所在,主要是本单元的几篇选文《分马》、《社戏》、《狼》(小小说两篇《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已改为“课外自读课文”)均为“教读课文” ,且《分马》、《社戏》篇幅又长,涉及的人物又多,《狼》又为文言文,这一切都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如何才能圆满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呢?笔者特提  相似文献   

19.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第二册第五单元共选用了四篇文章:《荔枝蜜》、《小麻雀》、《桃花源记》、《海滨仲夏夜》。其中、前三篇为“教读课文”,后一篇为“自读课文”。根据“单元提示”和四篇文章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