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议《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上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叙事风格。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对其代表作《已故上校的女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曼斯菲尔德的这种独树一帜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2.
浅析《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语言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辉 《文教资料》2007,(33):44-4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她的经典之作《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从象征手法、叙述语言和夸张的运用来探讨曼斯菲尔德的语言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特的写作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小说的"无情节"结构.在她的"无情节"结构中作者对时间空间的处理在英语短篇小说的实验改革中起了开拓的作用.<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叙事结构突出表现了她的时空处理手法,并且几乎天衣无缝地契合了主人公自我分裂的性格特征.这种在叙事结构和叙述内容上的巧妙结合表明曼斯菲尔德在写作风格上更加成熟,同时也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她的现代派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已故上校的女儿们》是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淡化的故事情节和巧妙转换的叙述角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对象征意象的娴熟运用也让这篇小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作品中象征性意象分为三类,分别象征着父权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希望和她们的实际地位。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及曼斯菲尔德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武雁飞 《文教资料》2010,(14):24-25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之一。除了深刻的内涵和对社会的现实主义刻画外.这部作品的叙述方式也代表了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人称.以及介入性叙述三个方面分析了作者采用这些叙述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发现该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本中作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对英美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她的短篇小说《幸福》和《金丝雀》为例,从叙事视角、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新移民女作家张翎被誉为"北美地区新移民文学的扛鼎作家"。《交错的彼岸》是继《望月》之后张翎的另一部长篇力著。《交错的彼岸》糅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构成多重人称复合叙事。张翎对第一人称叙述的巧用使叙述者在叙述时空上的转换自然而流畅,且赋予读者真切感和信任感。第三人称叙述使得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比第一人称更大的叙述空间。张翎对两种叙述人称的灵活掌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小说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13.
作家创作过程中最独具匠心的营运是用恰当的叙事策略阐释含义深远的主题。《黄昏里的男孩》讲述了一个越界并过度惩罚小偷的故事,小说中故事外叙述者以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冷静、客观地描述了一个并不惊心动魄的故事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和对人性的拷问,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哲学思索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金色笔记》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女性历经艰辛追求独立自由的故事,作者采用隐喻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有效烘托了人物形象,丰富了故事发展情节.此外,作者还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采用叙事创作手法,利用随意的叙事结构和技巧,形成独特的叙述策略,让整部作品更具内涵和吸引力.从作品的叙述时间、策略、技巧及美学价值等方面,解析英美文学人物塑造手法.  相似文献   

16.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莳萝泡菜》是新西兰籍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作品,文章虽小,却有持久魅力并让读者久久回味,本论文主要根据法国叙述学大师热奈特和中国叙述学家申丹有关叙述者和叙述角度的相关研究和观点,具体从多层次的叙述者和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这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的叙事艺术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丽 《英语辅导》2014,(4):202-204
《劝导》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该小说继承了作家的一贯风格,典雅精致,深受世人的喜爱,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多种叙述视角转换的手法--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小说人物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巧妙的视角转换有利于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展开情节,加深故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具审美特色和阅读情趣,体现了作家对人情世故的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鲁迅把一种全知全能式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转变成了有限制的第三人称叙事。这可以说是一种叙事视角的内在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其第三人称叙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意义。特别是其《故事新编》里的第三人称叙事,赋予了小说人物独特的历史穿透性,映射出鲁迅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和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