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一线柔道运动员参加2014年全国柔道锦标赛27场比赛使用背负投技术的频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一线柔道运动员背负投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较高,并对提高背负投技术在实战中的成功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柔道运动员的柔道投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练员对技术特点认识不够深入、运动员对技术核心要领的掌握不够以及运动员专项力量的不足上。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8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学录像解析的方法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对运动员背负投技术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研究和剖析背负投技术动作的运动原理和动作结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右腿上步、左腿背步、下蹲、倒地4个阶段是一本背负投动作技术的主要阶段。影响完成整个动作过程时间的因素主要是肌肉爆发力,其次是运动员的技术。(2)一本背负投技术具有重心低,稳定性好,速度快、突然性高、不易失分和被反攻的特点,依靠上肢的提拉、躯体的转动和下肢的蹬伸协同配合的复合运动。(3)在完成一本背负投技术过程中肢体转动的幅度和速度是影响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男子柔道背负投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柔道教练员及运动员在背负投技术练习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柔道运动中背负投与小内刈的连络技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背负投与小内刈在比赛中配合使用的形式与实用价值。它是柔道选手以此作为得意技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女子柔道"吊袖背负投"技术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统计法,对2002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3个级别的前6名运动员吊袖背负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阐明其在柔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世界柔道锦标赛女子-57 kg级前三名运动员技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技术使用以投技为主,固技的成功率远高于投技。投技使用率较高的技术动作为背负投、大内刈、小外刈、内股和小内刈。得分集中在比赛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技术得分以技有为主。冠军擅长巴投和扫腰,亚军擅长内股和腕缄,季军1擅长内股透,季军2擅长背负投。  相似文献   

7.
联络技及小内刈和背负投技术的配合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参加2000年全国女子柔道冠军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摩比赛并作技术统计,对使用率和成功率进行分析与研究。访问有关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提出小内刈与背负投在比赛中配合使用的形式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影响柔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主要原因与技战术、身体素质、训练年限、比赛经验以及体型等有关。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例如,同一体重级别身材高的运动员施展低姿背负投时,由于作功的距离较长,易被对手识破,不及身材矮的运动员容易成功;身材矮的运动员作内股、扫腰等技术时,由于髋部所处的位置,不易挑起对手重心,成功率不如身材高的运动员。可见,运动员身材的高低,客观地限制着技战术的运用与发展,从而影响其竞赛成绩。为了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高与比赛的关系,笔者对参加1990年全国男子柔道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运动员作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竞技柔道中,随着运动员防反能力的提高,竞争的场面越来越激烈。从1983年上半年的全国柔道锦标赛和第五届全运会柔道决赛的临场技术统计来看,“跪腿背负投”技术已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近年来,许多不知名的年青选手运用这一技术,开始在国内柔坛冒尖。例如,北京体院的王跃明和安徽的朱芳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获1982年全国柔道冠军赛71公斤级的第三名,1983年全国青年锦  相似文献   

10.
G886.419 9901955柔道运动中双手背负投技术的分析[刊,中,Ⅰ]/刘宝光,任晓凤//少年体育训练.-1998(5).-32(XG)柔道//技术//双手背负投//双手动作G886.414.7 9901956台湾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生化分析=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aiwan judo at exerciseand stimulant match[刊,中,Ⅰ]/林文韬,吴河村,郑守吉//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53-58表7参7(XG)柔道//训练//比赛//生物化学//血乳酸//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运动对柔道少年男性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发现,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柔道少年男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只有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既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又保证其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不同性别柔道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和结论:少年柔道男女运动员对于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其各项指标呈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也存在区别。提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连续大运动量运动,以间歇大运动量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13.
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取文献资料法、追踪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详细分析和探究了某省重竞技活动管理中心女子柔道队8名运动者的扫腰动作,得知扫腰动作在柔道训练与对战中是一个威胁强、得分高的技巧。在使用时,需要和其他动作结合应用,方可创造应用的机会,提升比赛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柔道专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存在问题,从6个方面论证并系统提出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及一些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技术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少年男子柔道以投技得分为主,投、寝技术发展不平衡,对于不同方向的技术和技术组合缺乏训练,体能的总体水平不高,运用规则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柔道运动员在各种比赛中都有优秀运动员因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比赛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最终导致不能取得好成绩后悔遗憾。本文摸索整理了一些提高运动员心理的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