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祖兴 《今传媒》2006,(6):36-37
审读报纸是我新闻生涯的延续,是责任,是兴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1991年从《北京晚报》退休以后,市委宣传部安排我到市记协,不久就承担起新闻阅评任务。随后,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也让我参加阅评工作。我在市记协负责审读《北京晨报》,后来改为审读《北京娱乐信报》,同时也兼读其他的6份报纸。报刊处则指定我看《北京晚报》,后来又加了一份《新京报》(《光明日报》社主办)。市委主管领导给审读组的任务是:挑毛病、当参谋、提建议,核心是把握导向,审读就是为坚持正确的导向,为报纸站岗放哨。“挑毛病”,就是别让有偏向的报道溜过去,所以,阅评员…  相似文献   

2.
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办报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报纸质量。从2002年起,安徽《蚌埠日报》对原有的报纸阅评和新闻审读机制作了重要改进,加强了阅评工作队伍,成立了相对稳定的报社阅评组,设立了专职的报纸审读员,每天对每期报纸进行阅评、审读,“评头论足”,“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5,(Z1)
公安法制类报纸存在问题亟需纠正文/审读组最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邀请部分审读员召开座谈会,集中研讨了本省六种公安法制类报纸──《法制周报》、《公安生活报》、《西安法制报》、《西安公安报》、《陕西交通安全报》、《陕西消防报》1995年第一季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一份瞄准西安报业市场空百的新闻周报——《美报》摆上了西安街头的各大报摊。这份将内容定位于新闻 资讯的“新报”一出场,即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美报》的与众不同不仅体现在能够将其视野之内的新闻做深、做透,还体现在其资讯服务观念的树立,以及对资讯的精心“料理”,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份定位于“新闻 资讯”的综合性周报,要想像1997年的《华商报》那样成为一匹黑马已不大可能。毕竟报业市场已经从几年前的成长期进入到调整期。 《美报》要从这种环境中实现突围,就必须对市场进行确切的分析。 首先,必须了解本区域内报纸的容量是否饱和,也就是有无新办报纸的市场空间。从表面上看,西安报业市场似乎已经饱和。从几年前的价格大战到2003年的《西安晚  相似文献   

6.
新闻阅评对地方党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明日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也有四年之久,报社编委会特地聘请两位资深的老报人,担任《三明日报》新闻阅评员,对每月每天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根据阅评员阅评意见,报社编委会每月编辑出刊两期《阅评简报》,供采编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据《新闻战线》报道:湖南常德日报社向社会各界聘请12名审读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圈阅报纸。撰写审读文章、到报社当面审读;不定期评报(每月评报5次以上),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征求并反馈周围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为鼓励审读员积极审读报纸,报社每月为审读员提供交通、通讯、邮资等费用,邀请他们参加社内有关活动,年终评选优秀,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常德日报社聘请社会审读员  相似文献   

8.
搞好新闻阅评,对地方党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三明日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已有4年之久,报社编委会特地聘请两位资深的老报人,担任新闻阅评员,对每天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根据阅评员的阅评意见,编委会每月编辑两期《阅评简报》,供采编人员学习参考。最近,笔者查阅了4年来每一期的《阅评简报》,对新闻阅评工作进行了思考:地方党报新闻阅评应如何定位?也就是说,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如何评到位?新闻阅评应重视解决哪些问题?这里,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商榷。地方党报新闻阅评的定位不…  相似文献   

9.
《美报》以别致新颖的形式,新闻 资讯的内容,在陕西报业密不透风的市场中,挟风带雨杀出了另类都市报的办报思路。 我以为新闻策划所表现出的苦心经营、高难运作是该报的最大特点。概括而言,信息选择贵在创新,栏目经营贵有特色使该报能快速立足于云谲波诡的报业市场。该报作为都市报,面向强势人群,不能不抢占大众注意力资源;作为周报,由于出刊时间长,又难以先发制人。于  相似文献   

10.
由任 《新闻三昧》2004,(9):35-35
中华新闻报8月13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题为《构建新闻“防火墙”——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加强系列报刊审读阅评》的报道,以高度评价鲜明态度大力支持报刊阅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侠胜 《新闻实践》2001,(12):57-58
(一) 舟山日报自1998年起,聘请一批长期在宣传战线工作的老同志和有经验的“老报人”,建立阅评员队伍,建立新闻阅评制度,实行专职阅评与兼职阅评相结合;每月定期出版1期《阅评参考》内部资料,采编人员和阅评员人手一册:每月进行一次评报,作为每月奖惩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不定期举行讲评座谈。经过数年实践,它对党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宣传效果和报纸质量,扩大党报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愧是办好党报的名副其实的指导员、监督员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叶子  希良 《今传媒》2003,(6):91
王正华是两年前受聘于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期刊审读室做报刊审读员的。他的新闻经历是丰富的,在西藏《高原战士报》和《西藏日报》当过记者,参加中印反击战当战地记者,退伍后又先后在新华社陕西分社和《西安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再后来主持过三家报纸的采编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新闻舆论宏观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及各级新闻舆论单位的重要职责.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导管理、行业管理、自我管理、政策法规管理、人才业务管理等等,新闻协调和新闻阅评只是协助领导抓好管理的一个部分工作.去年3月7日,省委宣传部成立首届新闻协调小组和新闻阅评小组,并从湖北日报、湖北电台、湖北电视台、楚天电台、湖北经济电视台、长江日报和知音杂志社等单位,抽调7名新闻工作者参与工作,确定了省直、武汉市和地、市、州的50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和期刊杂志,作为重点协调、间评联系单位.还专门聘请了12名新闻专家阅评员分工审读、审听、审看上述50家重点新闻单位,提供阅评稿件.两小组被批准编印《舆情动态》和《新闻阅评》两个内刊.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7月起,苏州日报社推出《每周评报》业务。由报社新闻研究室专职评报员每天对报社出版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及《现代苏州》杂志、苏州新闻网等进行业务点评。在报社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为适应网络时代媒体的新变化,同年8月份又推出了《每周评报》网络版。目前,评报系统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社领导评报、评报员专职评报和以BBS为网络平台的全员评报等。  相似文献   

15.
从新闻周报的特性来分析,深度报道可以说是《美报》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安身立命之本。从这多半年的办刊实践来看,《美报》在做好深度报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是对受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开掘 受众的关注点就是记者做文章的切入点,《美报》的深度报道针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着重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中共随州市委机关报《随州报》自1997年1月1日改办为《随州日报》后,加强了对报纸的审读和评点,有效地提高了报纸的品位,扩大了报纸的影响。《随州日报》的报纸审读与评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指定的专家审读。负责审读《随州B报)的是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汪新源教授。二是聘请社会审读评点人员。在聘请社会审读人员方面,《随州日报》一方面聘请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和市新闻出版局、市内新闻单位负责人等定期对报纸的宣传导向、稿件的新闻价值等,从宏观上进行审读;一方面聘请在全市有一定影响,且功底较深、认…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宣部新闻局主办的第484期《新闻阅评》刊登了《浙江日报建议获奖戏剧有"农村版"》的阅评文章,对8月29日《浙江日报》第2版刊登的《获奖戏剧盼有"农村版"》一文予以肯定。阅评员认为,浙江日报发表的这个建议很有普遍意义。将新戏、大戏、获奖戏改编成"农村版",多下乡为农民演出,为农村文化建设做贡献,不失为一大善事。现将阅评文章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新闻     
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7月8日挂牌成立。该集团包括《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市场指南报》、《体育周报》、《网络报》、《新闻前哨》和《特别关注》6报2刊的传媒体系,形成了以广告、发行、印刷、商贸、房地产为依托的几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8)
基本估价与殷切期望——对9种报纸的阅评综述文/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最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审读员重点审读了九种报纸。审读员们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质量作了基本评价,用谆谆之语对今后的运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一、基本评价:大都保持了较高的品位九家报纸,从总体...  相似文献   

20.
朱敏慎  吴志明 《今传媒》2006,(3X):37-38
高级编辑贾安坤曾主持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分管报纸和期刊,1994年底调至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任秘书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担任过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名誉会长,现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聘任的20多位新闻阅评员之一,也是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奖”评委。老贾退休已近7年之久,自称是“桃花源中入”。虽然离开办报业务多年,实际上一天也没离开报纸,他非常忠诚于“阅评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位老新闻工作,老贾关注的不仅仅是报纸,还有电视、广播中的新闻节目。他认真读、认真看、认真听,并通过种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贾这种细读、细看、细听的阅评精神,缘于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