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桂龙  张艺  陈凯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69-1686
基于一个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以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特征在过去近50年(1966年-2014年)期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研究范围由早期零星式的探索性研究发展到目前规范化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视角由早期的线性合作创新模式发展到当前的非线性交互创新模式,研究热点由早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扩展到当前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技术(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及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影响等多样化研究。同时发现,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在早期主要受到熊彼特(Schumpter)创新理论和罗格斯(Rogers)创新扩散理论的影响,而当前主要受到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该领域国家合作-主题词混合网络知识图谱,对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国家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当前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国家地域分布,探测科学合作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布局;分析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在世界科学合作领域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中国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演化,以1992—2016年CSSCI和CNKI中的1 615篇文献为分析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热点涵盖合作模式、机制和影响因素;合作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协同;绩效评价。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在过去20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关注合作模式到关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益分配等主题,再扩展到绩效评价、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等主题。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目前产学研合作研究在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未打开的"黑箱"。从理论视角、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三个方面对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属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前沿领域,但国内外相关研究零散无序,系统梳理国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帮助国内学术界跟踪国际产学研理论研究新范式。文中在回顾介绍国外有关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献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前沿研究进行了一定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机制与机理、分类、创新网络绩效等研究方面。未来研究可预见的2个方面:一是在规范当前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范围更广的实证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创新网络结构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二是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机制与机理研究将是深化产学研理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趋势以及未来的方向,以2000—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265篇有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从作者合作、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方面对文献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比较,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学者多以小范围合作方式进行研究,领域内合作匮乏,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学术体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意向、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其中教育类、企业管理类和科技管理类3个领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统计1984—2014年SCI-E和SSCI网络版数据库中知识溢出效应领域的文献产出,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引文编年图梳理了知识溢出研究的发展历程,从论文数量、论文质量和合作情况3个维度对标意大利、荷兰与中国的科研实力,得到如下结论:知识溢出效应研究主要经历了沉寂期、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英国和美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合作情况不佳,合作论文数量和作者数量偏低;研究热点主要为知识溢出与产出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社会网络和FDI溢出;社会网络的知识溢出和国际知识溢出对产出的影响是两大主线;中国对知识溢出的研究虽然具备较大规模,但要注意提高论文质量,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有关其国际合作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基于上海光源2009-2014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依托上海光源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不同国家、研究机构在国际合作研究中的参与度,以及研究领域与主题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上海光源在运行初始的5年中,其国际合作研究快速增长,国际合作研究发文量、合作国家、研究机构数量整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国际合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而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在2013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说明上海光源对材料科学、结构生物学等前沿用户学科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收录的、中国发表于2004-2008年的国际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论文在学科领域分布、国家分布、机构分布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过去5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国际合作的基本表现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孟韬  王维 《现代情报》2017,37(7):131
用户创新指利用用户知识而非企业自身知识进行的创新活动。厘清现有用户创新研究的重点文献与研究热点能够为企业经营以及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思路,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落地。基于2006-2017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用户创新领域的6186篇文献,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该领域进行了时空、国家、引文关键词的可视化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中心地位;目前的研究主要来自信息科学以及商业领域;且相关研究集中在用户价值共创研究、众包项目协调管理研究、用户社群等几个方面;其中研究热点为社群知识管理、创新项目管理与维护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玉米抗旱基因领域的发展动态,本文对近二十年玉米抗旱基因领域发布的论文和专利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抗旱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的主要研发国家,他国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美国和德国原创最多;中国的研究机构多集中在科学院和农业大学,发达国家主要以企业为主;学科领域主要涉及植物科学和农学,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遗传工程和新植物获得方法。建议我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该领域产学研合作,并加强转基因植株田间试验,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余云龙  邱均平  金钊 《情报科学》2022,40(5):144-153
【目的/意义】学科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对科技工作者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政策制定与管理者制定政策 与实施有效管理而言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文以同位素径流分割领域为例,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对该领域的 科技文献增长规律、主要学科、核心出版源、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机构和作者分布特征及其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结合文献计量学指标和地理信息系统,刻画国家尺度下该领域科研产出和影响力重心时空分布特征,揭示该领域 未来发展格局。【结果/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同位素径流分割领域发展加速,尤其是2015年以来。该领域涉 及学科数量较多,且新学科不断涌现。水资源、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是该领域发文量前3的学科。中国科学 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McDonnell JJ是该领域发文量与影响力最高的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加拿大、 英国和中国是该领域主要研究国家。北美和西欧地区的国家主导了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该领域学者倾向于机构 内合作或国内机构间合作,国际合作有待提升。领域内科技文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科研产出和影响力重心逐渐 向东亚转移,但科研影响力重心的转移滞后于科研产出重心的转移。【创新/局限】该研究结果可为同位素径流分割 的学科建设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可为图书情报领域学科发展态势挖掘与可视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法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突出障碍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现状、障碍和影响因素,从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主体的塑造、合作成果的保护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制需求和立法重点,从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基础和弥补产学研合作法律空白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本研究将为我国产学研合作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国外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1999年以来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的501篇研究论文及其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出该领域的论文年度分布、研究力量分布、主要期刊和关键人物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以展示国外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揭示国外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忠华  刘云 《现代情报》2014,34(10):104-111
本文基于ESI和DII数据库,使用文献及专利方法和指标,从整体趋势、国家(地区)层面、机构层面、主题层面对海洋保护领域2003-2012年间的文献和专利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是该领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国家,中国正逐渐成为该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心国家,加强与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合作,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是快速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科技政策研究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2007-2017年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 II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分别制作了作者合作网络、国家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等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欧美发达国家引领了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前沿,但国家的发文数量和影响力之间无明显线性比例关系,已有的作者合作网络中,跨国合作态势明显;(2)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基础主要集中在社会技术创新范式、创新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等六大领域;(3)创新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主旋律,企业开放式创新、研发政策、创新绩效、知识管理、新兴产业政策等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热点领域,同时我国更加关注研发政策;(4)科技政策演进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国家创新系统为主导到技术创新与转移(技术转移、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为主导,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为主导到研发补贴、需求侧供给侧研究、高校知识价值创造等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检索并下载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的Web of Science网络平台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网络中的节点突现率指标,探测国际科学合作领域演进的研究前沿。200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国际上科学合作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对科学合作的起源、基本概念界定等,科学合作网络的结构、测度与网络模型,国际科学合作的测度和影响因素,医药和卫生领域的科学合作问题等;另一方面,2000年以后,科学合作领域研究前沿主要包括科学合作网络、国际科学合作、社会网络方法与技术、文献计量指标在科学合作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价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Web of Science)中数据为例,对2000-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合作国家与地区、合作学科领域和合作论文的h指数及高被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水平,其中土壤、生态、农学及生物等偏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效果显著,而偏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滞后;合作国家及地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但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日、加仍是主要合作伙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特别是在追求SCI论文发表总量的同时,还需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2000—2018年间CSSCI来源的1 949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其可视化技术,利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 Space绘制出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探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是学界重要议题且热度攀升态势明显,研究成果显著,但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加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自2000年以来经历了蓬勃发展、平稳发展、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主要研究热点是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问题、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前沿及发展趋势主要是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