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凸显,创新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已成共识。通过对王坪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调查与访谈,阐述了传统农村社区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农村老年人日常养老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社区集体化互助养老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在近现代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促进“乡政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行,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发展农村教育、增强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等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装饰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结合我国加快“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装饰业服务河南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让有资质的装饰行业把目光放到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关注一些特色村的建设,特色村不仅因其地产、文化、地域有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属地居民对生活品质也是精益求精,力求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四川省夹江县的10个样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基础,对该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国政府建设的“信息化村”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韩国农村进入了发展新时代。借鉴韩国“信息化村”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教训,分析了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部分的福建省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推动示范村建设、发挥院校教育资源潜力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新农村建设涌现出很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建设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上,我们必须做到:一要防止脱离实际讲模式,模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二是政府必须理直气壮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三要充分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四要发挥村级民主政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新农村建设思路、战略措施和产业模式,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与科技支撑战略,经营体制完善和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紧缺的农业大国,农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的不光是技术突破、资源节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和理念上的革命。可持续的新农村建设必须着眼发展现代农业,从科技支撑和建设战略上重视开拓以农业为源头和基础的农源型产业,通过企业模式改造产业结构,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农民产业素质,以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村资源质量,经济质量,提高农业就业收入,依靠农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全面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关键。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在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依靠力量、发展模式和发展时间上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教育部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开展。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民奔小康的建设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赣州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下,广大群众与基层干部积极参与,使得“赣州模式”的内涵、资金融合渠道、人力资源整合及基层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新农村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应该在动态的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赣州模式”,这样更加有利于模式的推广,能够有效规避照抄照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工作重点,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树立现代农业教育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构建新型农村教育体系;坚持整体规划原则,构建相互联动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教育。在实施途径上,应坚持认清高等农业教育的特殊性,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基础,加强高等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己任,加快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步伐;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加速高等农业教育向农村生产力渗透。  相似文献   

12.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广播电视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发挥自身优势的新机遇及新的发展增长点。本文通过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招生情况的分析.阐述了电大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新农村要充分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农民大学生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是个新生事物。如何使“一村一名大学生”试点项目成为电大开放教育新品牌?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导学模式,确保农民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选择。面向新农村建设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选择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思路,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开办"就地取材、就地消化"的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农村社区学院有利于满足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实现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农村社区学院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办学地点的选择上,还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学校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学习、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创造适应于国内外市场经济需求的“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拓展,缩小农村单元之间经济差距,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游憩建设是新农村的内涵式建设,是一种健康的旅游发展模式。将乡村游憩设计思路和消费理念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系统,提升到国家发展道路的高度,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文化、丰富世界文化体系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这一理念,乡村游憩建设需从乡土资源利用、乡村耕作与生产方式、乡村经济模式、乡村生活内容、乡村文化传统等方面着手,与新农村规划协调发展,遵循"小众旅游"、区域规划、文化发展、消费引导等设计原则,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化,为人们提供持续奋斗的精神价值,创造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是互利选择。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需要几条路径并进,即树立新观念并发挥其先导作用;制定和完善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政策;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高等教育;借鉴"相互作用大学"模式,促进高等院校与地方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容量将会发生改变.乡村环境损益同乡村经济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共生的关系,协调乡村建设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大而不强的国情下,在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减小的经济社会走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高等院校则以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解读新农村内涵,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高等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五大历史使命,即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生产转型;拓展农村产业,促进经济转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人口转移;塑造乡村文化,促进风貌转变;引导村治民主,促进体制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知识化本土农民的典型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借鉴大学生村官等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政策,加大对农民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加快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