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图腾"为印第安语译音,有"亲属"和"标记"的含义。人们把某种动植物或再他事物当作与自己的氏族、部落、民族有某种血缘联系,那么,这种事物就叫做"图腾"。人们把图腾作为神祗对待,并加以神化祭祀,被称为图腾信仰或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世界原始民族中都曾普遍盛行。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的"羊"字,有的像一只长着头、角、足、尾的全羊之形,有的则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羊温柔、美善,极易驯养,加之羊肉味道鲜美,作为家畜之一,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羊是古代羌族人的图腾,至今仍然可以从羌民族中寻找出关于"羊图腾"的历史记忆。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吐王。"因为羌族善于饲养和驯化羊,才有此"羌"字的产生,这个民族就以"羌"为族  相似文献   

4.
图腾文化作为形成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原始积淀,溶进现代人意识的历史折光随处可见,并对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最能完美体现人性之本真的图腾观念,是针对现代人丧失自我、丧失人的善之本性等现代病的一剂良药。文学中呼唤图腾永恒的价值元素是诗人、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变形,作为文学主题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类,在中国古代原始神话中渊源已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之渊府",是"古今记异之祖"与"古今语怪之祖",它通过人与异类动态互变神话的叙述,构筑起神奇旖旎的变形叙事世界。纵览《山海经》,关涉动态图腾型变形的神话居于变形叙事主题的核心地位,其生成最大程度的借助了原始初民图腾崇拜的力量,以神话为叙事事体,叙述人与图腾之间形态互变的故事。依据人类与图腾相互变形的动态特性及表现方式,《山海经》中的动态图腾型变形叙事可精炼动物图腾型、植物图腾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记载的内容与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山海经》中图腾崇拜材料,从日月图腾、动物图腾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学内涵。在现在重新弘扬龙文化,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南方少数民族中信仰狗图腾的民族主要有苗族、瑶族和畲族等,狗图腾信仰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塑造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姓氏。狗图腾崇拜为苗瑶畲等信仰狗图腾的民族提供了原始姓氏,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姓氏的演变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婚姻习俗、汉化以及部分文字的误写有关。此外,有着丰富石狗文化的雷州地名也源于当地的狗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8.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川、黔彝族以"罗罗"自居,自命是虎族的后代。在彝族文化中,虎是天地之源,是虎造天地而生万物,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积淀,形成了彝族虎图腾文化。彝族先民的丧葬习俗就是虎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彝王披虎皮显示身份,葬礼中通过披虎皮火化而葬入向天坟中,朝向一定的星辰,生前是虎族死后亦归于虎族,是对民族"人观"的阐释。彝族虎图腾崇拜是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教育、生产生活应用等功能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商族是古代中国东方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传说远古时期的商民族以鸟为图腾。孔子为殷商之苗裔,祖籍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上古时期,栗邑地处尚鸟的东夷部族及商民族活动的地域。本文依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对原始的鸟,图腾信仰与孔子祖籍文化之渊源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图腾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之一,大约与氏族同时产生。“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每一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等有着特殊的血缘联系,此物就是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的象征和氏族的标志。在图腾产生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崇拜仪式,以祈求获得嘉惠和庇佑。图腾信仰的形成,可以说是古代人类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对自然、对生命起源的一种认识和解释。正因为如此,很久以来,图腾就更多地带有神秘的色彩和具有神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传统与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并把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指出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脱胎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与早期原始先民树木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万物有灵"观念。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要重建当代社会与神话传承的联系,利用象征——民族神话、图腾物来神化本氏族的起源,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和借鉴北方草原民族神话元素,给自己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律,为族源传说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图腾艺术的神秘性来自于图腾崇拜的观念 ,它的象征含义经历了由原始祭祀活动的神秘感到艺术符号的审美形式的发展演变。图腾观念最初是与原始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直接传达了图腾所具有的神圣魔力。图腾艺术出现后 ,图腾艺术符号成为图腾观念的象征 ,其神秘性也就向表达禁忌需要的社会功能演变。经过象征意义的转移和扩展 ,图腾艺术由表达宗教祭祀的神圣功能向艺术符号化演变 ,因而具有了更多的审美性因素。图腾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蛇鸟图腾到龙凤图腾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先民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成为图腾时代特定的神话思维也开始出现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才渐渐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审美思维。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龙凤图腾向龙凤图案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神话思维向审美思维转化的最重要的客观外部条件,并使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成为可能。审美关系的确立是连接神话思维与审美思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图腾化是一种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十分奇特复杂的化现象,图腾观念、图腾禁忌及图腾艺术等构成图腾化的主要元素。本试阐述这些元素在氏族这一最早的社会组织中所发挥的氏族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彝族服饰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龙图腾崇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阐述分析龙图腾文化在彝族服饰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龙图腾对彝族服饰的深远影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原始宗教中,动物图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狩猎时代的“蛇”崇拜是图腾的最初形态,由“蛇”图腾向“龙”图腾的变迁,实际上是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龙”的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始混沌状况进入有序的分工阶段,氏族首领也被作为英雄崇拜.实际上黄帝处在一个人神共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疆域已经超出了远古部落的界限,结成联盟的形式,所形成的封建“酋邦”,已经初具了国家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综述国内外图腾制研究后认为图腾制是一种理论假设,图腾制表现为一种分类倾向,这种分类倾向的两个外在表现是外婚制和文化标志系统;进一步通过蒙古族是否有图腾这一事例来分析和验证以上结论;最后,通过分析草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肯定了应用图腾制这一理论范式研究草原文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鸱鸮崇拜与华夏历史文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商族图腾"玄鸟"不是燕子,是鸱;高祖(帝俊、帝喾、舜)的原型是鸱图腾,它是商民族的生殖神、农业保护神和太阳神;昴星为猫头鹰星,为远古冬至的天文标志点;猫头鹰是古物候历法的标志物,鸱崇拜文化现象的实质是古物候历法与天文历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龙凤图腾与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与幻想的古老的图腾活动,虽然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沉埋于不复再现的年代之中,但正是人类这种最为原始的、梦幻般的想象使得自己从初始的混沌状态里醒来,艰辛地寻找与创造首。尽管图腾形象并非为审美而创造,但由此幻化出的具有浪漫主义美感的龙凤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之无愧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