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2.
题目:轮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行驶,如果水流速度为v1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在洪水讯期,水流速度加快为v2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2.已知轮船的静水速度为v0,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比较.1.常规解法设甲、乙两码头间的路程为s当水流速度为v1时,轮船往返一次需时间:当水流速度为v2时,轮船往返一次需时间:v2>v1,t1<t2.故选B.2.特殊值法设甲、乙两码头间距离s=30千米,轮船的静水速度v0=30千米/时,原来水流速度v1=10千米/时,洪水讯…  相似文献   

3.
在趣味数学课上,龙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1/4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1.平时我们说月亮躲进云中,是以为参照物的,说乌云遮住了太阳,则是以做为参照物的.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大桥,则火车头从开始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分钟.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用的时间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某人上山的速度为1米/秒,到达山顶后立即返回,下山的速度为3米/秒,则上山和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一辆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2千米,然后将速度降为25米…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2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48千米;慢车行驶了1小时后,另有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70千米.快车行驶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15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1/4)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四年级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 从甲站到乙站的铁路长600千米,两列火车从两站相对开出,甲站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站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数学教材第九册第179页34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 1/4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计算,再行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站?(用不同的方法) 这是一道较为复杂、灵活度颇高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辆卡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当它出发时恰好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出发开往甲站,以后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卡车在途中遇到6辆公共汽车,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相似文献   

10.
[题目]A、B两站相距624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站出发向B站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到达B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  相似文献   

11.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路旁的人说他前进得真快.可见,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巧选参照物,可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得多.请看以下两个例子.题目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1998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解析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反,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例1 甲,乙两站之间有会共汽车运行。每隔5分钟各开出一趟,全程运行20分钟.小明乘车从甲站出发。这时恰有一辆车进站,问小明乘车到乙站,一路上遇到几辆从乙站开出的汽车?(设所有汽车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13.
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函数的各种问题,如建立函数的解析式,画函数的图象,求函数的极值,以及讨论函数的其它性质时,都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函数的定义域是给定的,而不是由解析式求出的。本文就函数的定义域在数学解题中的常见应用举例说明。一、求函数解析式画函数的图象例1 设火车从甲站出发以0 5千米/分2 的加速度前进,经2分钟以后匀速行驶,再过7分钟后以0 5千米/分2匀减速到达乙站 试将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表示为时间的函数,并作出其图象 解: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但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例1】甲、乙两站之间有公共汽车运行,每隔5分钟各开出一趟,全程运行20分钟.小明乘车从甲站出发,这时恰有一辆车进站,问小明乘车到乙站,一路上遇到几辆从乙站开出的汽车?(设所有汽车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15.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6.
有些整数应用题,用整数应用题的思路解比较难,看成分数应用题反而很简便。例1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以提前2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40米,则迟到3分钟。小明家离学校多少米?[分析与解]每分钟走60米,也就是每走1米需160分钟;每分钟走40米,也就是每走1米需140分钟。前后两种走法,每走1米相差(140-160=)1120分钟。由相差(2+3=)5分钟,可以求出走的米数是:5÷1120=600(米)。综合算式是:(2+3)÷(140-160)=600(米)答:小明家离学校60…  相似文献   

17.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18.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内容。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用图解法找对应例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两小时共行驶130千米,第三小时又行了全长的14,这时超过中点5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从图上看,如果这列火车少行55千米,那么就正好行到中点,也就是(130-55)千米与甲乙两站距离的41合起来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12,即(130-55)千米所对应的分率是(12-41)。所以,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列式为:(130-55)÷(21-41)=75÷41=300(千米)。练习:两只筐里共装苹果135千…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99年第3期上发表了蔡美湖老师“74千米/时与75千米/时辨析”一文(以下简称“蔡文”),对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册中第22面第6题进行了讨论.笔者对其中的论点和论证过程皆持有不同见解,现提出以供商榷.一、“蔡文”的不妥之处及其启示“蔡文”认为,只要将计时零点与车轮撞击次数的计数零点相对应,如图1所示,就可看出在45秒内,火车通过了75根铁轨,从而得出火车的运行速度为v=s/t=75×12.5米/45秒=75千米/时.然而笔者发现,图1中虽然最后一次撞击的“标志数”为“75”,但由于对撞击次…  相似文献   

20.
张冬梅 《江西教育》2001,(10):49-49
策略一鼓励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似乎有些离奇,但这样培养的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有这样一道题目: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3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学生在练习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解的:先根据工程问题的思路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再求出路程,即1÷15+17=352小时,35×2÷3512÷15-17=420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