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注·提”《实验纲要》明确指出:实验的说话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提高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学会普通话并不断提高其规范程度。并借助说话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读写能力的提高”。可以看出实验的说话教学包括说话和听话两个方面,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说话教学要遵循以说带听,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做到听、说同步训练,以求达到听说能力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听说训练。第一,上好说话课。“注·提”实验为了发展学生的口语和思维,专门开设了说话课,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说话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在低年级开设说话课,系统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何上好说话课?我感到有几个问题是要加以注意的。一、目的要明确指导学生说话,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而且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使学生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确定说话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根据语言训练的特点,提出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基本规律的具体要求。在低年级,主要指各种句式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掌握句序的规律。例如,当一年级学生学过“××和××一起去干什么”的句子后,说话课上,就可  相似文献   

3.
着眼观察能力的培养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伊通县新家乡中心校陈洁飞观察说话课是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实验课.它的任务是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和概括等能力;培养口头表达和听的能力,并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儿童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说话训练与作文教学中宁县教研室尹克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读写”轻“听说”。语文教学上的这个片面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也同样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一是教师胸中没有语言训练的整体目标,虽然每周安排一节说话课,但...  相似文献   

5.
看图说话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写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指导学生看图说话,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思维,提高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而且能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项基本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口头语言在社会交往中运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在改变着过去“重文轻语”的现象,许多学校开设了说话课,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积极对他们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口语训练,以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一堂说话课的设计,从听、说能力训练的特点出发,一般要考虑训练的要求、内容、方式和步骤等,以调动学生参加听、说训练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训练的效率。但是不少低年级的语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线,听说先行……”在语文教学中,克服过去重文轻语的片面做法,重视抓好学生“说”的训练,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要争取说话训练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语言通顺、完整、规范、有条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说话训练呢?下面就发挥教材特点,加强学生说话训练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听说能力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听说训练专课从发展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低年级儿童“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儿童无论是听别人的言语或是说出自己的言语,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儿童语言信息接受的快慢,表达的好坏,都依赖于他的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听说训练中,把培养听说能力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是提高听说训练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训练听的能力主要是练耳,要求儿童能听得清楚,听得完整,并能把握别人说话或故事的主要内容。听的过程,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听的能力,训练的  相似文献   

9.
一、听说训练的意义 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克服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大纲特意把“听话、说话”作为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为彻大纲要求,我在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训练中采取了下列做法。一、认真上好说话课说话课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课堂。大纲要求:“低年级要上好说话课,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重视说话课首先要做到每次课前认真做准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说话内容、训练方式心中数,而且要进行妥善安排,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顺序。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8看(扫雪)图说话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鼓励学生敢说,培养会说,引导说好。 (一)按插图意思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不相等”的概念时,可出示一幅图: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总要进行语言交际,即说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从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得到训练的,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说话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加强说话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各年级的语文课都要重视听说训练。新大纲指出:“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为了使学生爱说、敢说、会说,说话课在内容上一定要力求适合儿童情趣,形式上力争多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低年级练习说话,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仁艳 《考试》2009,(4):18-18
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提高说话的能力,以及借助说话训练促进学生恩维的发展和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训练学生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一二年级每周设一节说话课。为适应说话教学的需要,我们编了说话课本(学生用)和教学参考书(试用本),1986年秋季供应第一册。为便于教师使用,现将这册教材的有关问题介绍如下:一、目的和指导思想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较快地发展儿童的语言,而且还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一二年级每周设一节说话课。为适应说活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说话课本(学生用)和教学参考书(试用本),1986年秋季供应第一册。为便于教师使用,现将这册教材的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一、目的和指导思想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较快地发展儿童的语言,而且还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儿童一入学就有计划地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用普通话进行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说话训练的七种类型江苏斌翠华,闻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及小学生语言发展的需要,小学都开设了说话课。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应用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一、观察说话...  相似文献   

18.
说话训练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书面作文的基础.一九八一年以来,我市小学由点到面逐步开设了说话课,在实践中总结了训练说话能力的十种方法.戏说法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语言能力出发,寓口语训练于游戏之中,采用打电话、送信、猜字谜等方式培养说的能力.如猜字游戏.每个同学准备一张谜语纸条.在击鼓声中,甲小朋友将谜语依次往同学而前亮一亮.鼓声  相似文献   

19.
说话教学,是指导儿童会说普通话,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发展语言训练的主要形式。就其教学要求来说,基本教学程序应该是: 一、抓住话题,明确说什么每一节说话课,都有一个鲜明的话题,即要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因此,首先要抓准话题,让学生知道“话题”所规定的说话内容。明确要说的是景,是物,还是人?是“观察”说话,还是“忆想”说话?是续说还是评说?说话范围包括哪些?从哪方面说起?要说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确立了话题,思维着眼点就可放在具体事物上,再去展开一些必要的联想。这样,就会大体了解说话的主要内容。二、分解训练,说清“部分”说话训练,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张喜英 《辅导员》2014,(2):66-66
如何从儿童入学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话,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是完成识字教学这个重点任务的需要,也是发展书面语言的需要。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思维又与观察密切相关,因此说话能力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