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华 《教师》2011,(30):48-48
阅读教学要关注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感知和赏析能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思想是灵动而迥异的,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已经丧失了个性和创造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3.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 ,实现兴趣化阅读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是多么重要。具体说来 ,我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   一、自主创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总是有着不同的理解 ,因此我们要摒弃以往统得过死的阅读要求 ,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新地阅读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实现阅读的兴趣化。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不仅强调阅读时对同…  相似文献   

5.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宋世英 《新疆教育》2012,(14):82-82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在教《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了一种情境,用课件引出一个博物馆被盗,发现盗贼的不是保安,而是一种防盗玻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即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搞不明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相似文献   

7.
一、学会用鉴赏的眼光来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认识、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语文课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继承,更应该成为让学生个性阅读自由张扬的领域。要培养学生超文本的阅读能力,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去多元化地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文本内容的深浅,不论篇幅的长短,“读了这段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感悟不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便再请一个,实在感悟不出,教师就挺身而出“老师还感悟到了……”似乎不这样就落后于课改了,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的问题     
课堂训练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学习四·口语交际”。 忆一忆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哪些事情感兴趣?在这些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洋溢”词语教学片段:师:(板书“溢”)请仔细观察这个“溢”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还发现“溢”字是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形旁,与水有关,右边是声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谁能说说“溢”字的意思?(学生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会,就是说,当你接水的时候水在容器中太多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水会溢出来。  相似文献   

13.
“哈哈!太精彩了!”我意犹未尽地放下这本《一千个迷》,回想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仍旧忍不住拍案叫绝。什么?你不信这本书有如此精彩!也罢!那你就随我一起去这本书中畅游一番吧!《彩雪的奥秘》一章,让我明白了在地球上竟然有的地方会下“彩雪”呢!这是因为在空气中有许多小灰尘,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灰尘粘在雪上,就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彩雪”。  相似文献   

14.
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都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能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久吧?”商容点了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这其中了。”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人问我:“那些学生怎么就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学生,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学实践,每上完一堂课,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更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我的哆啦A梦     
繁杂的功课,沉重的书包,各科的作业……我把大多数精力都耗在学习上了——毕竟是学生嘛!但是我还有另一片天地——漫画。我从6岁上学就开始看漫画了。也许你会说:“切,不就是空想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好看?”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个性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可以解读出不同的自我。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课堂,我们学生的阅读课也应该是个性张扬的阅读课。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观摩名家课例中,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俗话:“一千条有水的河就能照出一千个不同的月亮”,西方也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其主旨却都是相同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其用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的多元阅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