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生耀 《视听界》2006,(3):91-9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媒体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广播这一传统的媒体,在多种媒体的夹击之下,不但没有没落,反而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人群流动性增强,汽车驾乘人员增加,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广播的需求。且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它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拓展了广播的优势,弥补了广播的不足,使广播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以及收听收看习惯,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使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致广播常常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发展机会。广播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内这几年广播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播独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3,(3):22-22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方向,加速广播影视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为了加快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广播影视宣传新阵地,总局要求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着力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着力推动台网互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平台已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随着国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结合基层广播电视台发展现状,对市级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作浅略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强 《新闻窗》2011,(2):64-64
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指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又~种理想的新兴媒体,它集网络和电视功能于一体,通过宽带流媒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信息数字化后传输给用户。  相似文献   

6.
陈瑞华  刘名家 《中国广播》2008,(2):78-78,8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这将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广播该如何突破创新,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呢?尝试跨媒体传播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传媒的出现,给广播这个传统媒体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容的载体,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的冲击与碰撞中擦出了火花,形成了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互为载体的新型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薄琥 《新闻前哨》2007,(9):39-40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诞生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车载移动媒体等新的媒体形态,它们的不断发展、创新,给传统的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关注。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以网络为主要依托的新媒体不断健康发展,但是互联网在中国的渗透率还只有10%,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新媒体的产业格局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中国还存在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张欣 《网络传播》2007,(2):46-47
如今的媒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有新技术催生的新闻网站、手机媒体等数字媒体。这些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给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对现有媒介竞争格局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它极大地改写着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使旧有的运作架构和赢利模式日渐式微,催生着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模式,更创造着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体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大融合的趋势正在呈现。  相似文献   

13.
手机报纸的现状与前景——探析报业新平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的诞生,意味着报纸形态更加走向多样化,使之“一花三朵”——纸质报纸、手机报纸、网络报纸,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跨越,“跨媒体”经营有了新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通信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正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全新媒介形式,即“第五媒体“,这已得到共识。似乎有媒体的地方就伴有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新兴媒体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曾经兼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正在逐渐失去传媒优势,信息传播滞后、反馈不及时、公信力日益下降等劣势逐步显现。如何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融合,向受众展现传统媒体的独特魅力,是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空前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对现有广播的挑战和希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网络电台的出现和数量的急速发展;手机广播开播和其技术层面的即将完善以及数字音频广播的逐步推广。作为传统广播媒体必须有前瞻思维,认真分析研究发展的方略,及早谋划,顺势而为,使广播事业在新一轮变革大潮中成为强势媒体。广播媒体今后的变革和发展任务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面对科技进步,其播报方式应积极变革,节目设置要革故鼎新。1、试办网络广播,实现部分广播节目上网播出。由于播客准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微博等新兴媒体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不断攻城掠地,抢占受众和市场份额,人类已经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面对当今传媒格局,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应对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广播电视台在  相似文献   

18.
从媒介形态看媒体移动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传媒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群雄并起。随着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媒介整合愈演愈烈。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影片,与手机、无线上网等移动通信工具相互融合,呈现出新的媒介形态如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不断向小型化、移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方向,加速广播影视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为了加快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广播影视宣传新阵地,总局要求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着力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着力推动台网互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抢占舆论引导新阵地,努力形成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网络视听新媒体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20.
王瑞  徐娜  李雁劼 《新闻界》2012,(1):72-73,77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日益成为传媒业瞩目的焦点.体育赛事传播也借助手机媒体,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共赢.本文探讨了手机媒体促进赛事传播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