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位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热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以及多年来沉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仍末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实际运作仍困难重重。因此,当前积极探索尽快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就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健全企业的经营行为,使企业能够在宏观调控之下,做到自主…  相似文献   

2.
对某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情况的调查钟亚平1994年暑期,笔者对某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状况作了一些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思路及办法对该地区几个单位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大体上有两条思路:其一是...  相似文献   

3.
公司制对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作用王友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公司制是在市场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司制必然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本文拟对公司制在转换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4.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落实企业自主权,把大中型企业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下用“四自”)的经营实体,农垦企业特别是国有农场也不例外.当前农垦企业(指国有农场))在贯彻落实《条例》、落实自主权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条例》规定的企业十四项自主权中的劳动用工、人事任免、投资决策和拒绝摊派等权利,还远远没有到位或者说很难到位.本文结合东辛农场的实际情况,谈谈企业机制转换中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 如何真正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各界近几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大家都一致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增强活力,就必须转换其经营机制;然而,我国当代企业的现状却表明,仅靠转换经营机制也未必能真正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这就是当前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缺乏活力的困惑所在。其实,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只是增强其活力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不仅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也为深化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乡镇企业以独特的经营机制,形成了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我国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并深受农村经济体制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乡镇经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主要是企业投资后劲不足,积累增值乏力和经营上短期行为等,这些都已制约了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本文试就乡镇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这些论述为今后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起点比较低,有许多工作尚处于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十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转换经营机制的两个阶段,这一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曾经有过一次次的重大突破,但是多年来的实践又表明,在“两权分离”之类的理论认识指导下进行企业改革,并不能解决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第一,企  相似文献   

9.
“三年脱困”是中央针对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中国有企业困难突出而提出的阶段性任务。搞好国企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将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质量,为国有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一、理性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的原因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呈上升之势,“三年脱困”艰巨性增大。1997年国有企业总亏损额为293亿元,1998年上升到558亿元。1997年底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时,国有大中型企业14923户,亏损6042户,亏损面为405%,到1998年亏损面为4…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国有企业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因而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市场后普遍患市场不适应症,表现为经济效益大滑坡。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尚未完成的原因不能归结于两权分离思路,而在于根据两权分离思路设计的具体体制没有落实。国有企业继续改革的方向为:中小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凡是进入竞争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都可以改革成为民有民营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明晰化。只有这样才能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市场竞争,于是,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则是国营大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原因及关键。(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大中型企业对市场的挑战应接不暇,缺乏应有的活力,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原因。企业缺乏活力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1、企业产权不明确,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为严重,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本身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资金没有保证,生产产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没有保证,故而也无法激发企业追求自我发展的动力,难以做到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曹长青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攻坚的一年。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制约和影响我国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决定性因素。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乃是...  相似文献   

13.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由过去的“工厂制”改组成“公司制”是我国企业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的创新。这无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认为,把企业冠以  相似文献   

14.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为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目前我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万多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3.9%,但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近46%,上交国家的利税占67%,而且国家的经济命脉如能源、交通、电力、大型机械、钢铁、化工等基础性行业,大部分掌握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手里。但是,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不高,活力不强,有些企业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议论最多的话题.国有企业曾经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在深化改革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国有企业能不能搞活,怎样搞活,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化,除非改变所有制,这是十分糊涂的看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党中央已一再重申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无疑是对这种看法的否定.另一种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困难是由于企业机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这种看法实事求是,带普遍性.尽管外部环境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企业本身能解决的,但是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通常是决定性的.据此,笔者认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关键在经营机制问题、亦即企业要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本文是这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大家知道,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曾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企业脑力  相似文献   

17.
岗位培训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徐枫在党中央、国务院把国有大中型企业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后,全国有2000余家国有企业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企业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关于落实企业自主权的调查与思考陶萍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转变企业经营体制问题.紧接着“十四大”又把这一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转换国有企化持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一、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困难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20.
产权刍议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作为中心环节。笔者认为,要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通过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这是保障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需要解决什么是产权。产权与所有制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