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2.
《西去的旗手》是红柯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既描绘了西域强悍的生命意识,也描画了西域血性的英雄文化。因此,它综合了沈从文的生命叙事和寻根小说的文化叙事两种成分,体现了新时代浪漫诗化小说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悲凉而伤感的人生乐音——流露于《边城》中的人生寄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部诗化的民族志,以自然纯净、充满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为参照系,对充满虚伪、污秽、生命萎缩的半殖民半封建的都市作了批判。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理想中的爱情,理想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曹雪芹生命情感的绝唱。对皇族,对家族,对自我的深刻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的悼亡,是小说抒情内容的二原质。寓言式象征、本体式象征是《红楼梦》情感外化并走向诗化的基本途径。小说的诗化是历史“合力”造就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6.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7.
生命,始终是萧红创伤的关注点之一,《呼兰河传》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是尤为复杂的,小说以现实生命的寂寞姜凉为基调,通过对不合理的现实生命状态的展示与批判,呼唤美好的生命形式,同时从现实生命的悲剧节奏中捕捉亮丽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抗净意识,并交织以创伤对理想生命的执着探寻及其诗意妙悟,具有现实的审美认识价值和历史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8.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9.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桃源”情结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式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1.
洪江文化是湖南洪江的地域文化。洪江文化在湘黔桂毗邻的地理环境,沅江水运的交通条件,商人组织自治的社会条件下形成,明清以来洪江与贵州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经济互动对洪江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古代到民国时期影响洪江文化形成的源流有五溪文化、楚文化、汉文化、海派文化、西洋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等。洪江文化由水文化、市民文化和洪商文化构成,其中,洪商文化是引领洪江文化发展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教师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之一。文章在分析教师文化概念的基础上,从学术职业文化、制度文化、工作文化和学科文化四个维度对美国高校教师文化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期对我国的教师文化及大学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衡阳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岳文化、寿文化、蔡伦文化、船山文化是衡阳地域文化中的亮点;传承衡阳地域文化中人文精神,塑造“趋时更新”的衡阳精神;开发寿文化、蔡伦文化、船山文化,打造衡阳区域文化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中西教师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2):38-43,57
在文化领域中,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教师文化具有不同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特征。圣贤文化、官僚文化和公仆文化依次是中国教师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而西方教师文化的演变轨迹则依次表现为教仆文化、僧侣文化和专家文化。它们体现了文化比较中的殊相特征。在中西教师文化不同的演变历程中,也存在着一致性,即教师文化与历史发展、教师形象和教师知识的关系具有文化比较中的共相性。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基于某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失衡或被忽视的现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成为应有的视点.和谐校园文化应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文化四方面协调有序的发展;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与互补;新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校本文化和校际文化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中形成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弘扬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职工文化和工会文化是代表职工群体的文化。前者侧重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后者主要是维护职工权益。企业文化是代表企业整体利益的文化。在一定的企业范围内,企业文化往往涵盖着内部的工会文化和职工文化,但又不能代替工会文化和职工文化;而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工会文化又涵盖着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同时职工文化又有其独立的部分。为此,要加强企业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这不仅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构建和谐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夯实校园文化的基础,凸显校园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创造校园文化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品牌建设是当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构建以大学文化为主线,融合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产业文化等"一主多元"文化品牌内涵和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为主构成的"四位一体"文化品牌内容,形成"一主多元、四位一体"的高职文化品牌建设的基本模式,试图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正确处理校园文化与社会先进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文化、行为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校园文化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20.
临沧世居民族是创造临沧文化的主体,是他们在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的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文化,历经沧桑,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移民文化、边地文化、跨境文化、以山地文化为主的内陆文化共同构成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