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白华先生关于“窗”美学价值的论述,极其精辟地揭示了窗在中国艺术中的空间意义,但他的论述是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对窗这个空间美学形式的直观把握,有些问题还没有作出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着重追溯了窗的源起以及中国诗人对窗的美学意义的发现过程,并批驳了胡晓明所谓只有唐代诗人才敏感到窗的“透明美”的说法,认为是六朝诗人开始发现和描写了窗的空间美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发展建筑节能窗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建筑节能窗影响节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对本溪市节能窗市场的现状调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本溪市建筑节能窗技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4.
常用词“牖、窗”的历时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牖、窗”的历时更替情况,认为:牖窗是表“窗户”义的一对同义词,“牖”是先秦至西汉时期的通用语。到了东汉三国,牖窗在口语上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从西晋开始,窗在口语上逐渐取代牖,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至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的角度,对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的悲剧意识进行解读和论述。《窗》的悲剧,是“社会群体的悲剧”、是“生存状态的悲剧”、是“人生哲学的悲剧”。这种独特的悲剧意识、深沉的悲剧力量,成就了小说的不朽价值,确立了它在人类悲剧艺术史上的应有地位。但《窗》在揭示人类社会悲剧的永恒性时,却过多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因而使读者没有看到这种悲剧性的价值所在,没有看到这种悲剧当中的光辉魅力。  相似文献   

6.
“行为窗”是美国课堂管理流派人文主义心理咨询派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戈登的纪律模式中自我概念模式的核心内容。“行为窗”是一种课堂管理设计,它使课堂行为可视化。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行为窗”内的问题归属(谁拥有问题)和三种管理技能集合(对抗技能、帮助技能和预防技能),并对“行为窗”的价值以及潜藏在“行为窗”背后的课堂管理思想(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讨论和探索。这对于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问题行为进行教学和管理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楼亭”词与“窗”诗的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词中的“楼亭”意象为分析对象,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主体情绪的表达激活了抒情场景,因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8.
心灵之窗     
小时候,守望着窗口,盼望着父母早点从田里归来;慢慢地长大了,常常透过窗户看看远方起伏的山峦。小小的一扇窗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夏天,窗户便戍了希望和收获的缩影。而如今,在我心灵之窗却超出了它本身所赋予的内涵,我更喜欢打开那扇窗户。其实心灵之窗永远是开着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捕捉”和“善待”。  相似文献   

9.
空间组合的繁复密集,是梦窗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的空间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是空间的线性视角排列 、对称性排列以及时空错位排列三种形式.在空间组合特点上,梦窗词时空转换具有跳跃性,空间变化营造出虚幻感,空间结构呈现碎片化.梦窗词的空间组合具有空际转身 、点到为止,抒情浓郁 、超越空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窗》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充斥着智性的光芒。其中,“窗”蕴含的“主体意识”贯穿了全文。这种“主体意识”都是通过“窗”,来呈现的。所谓“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也就是在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的意识。“谈到中国文艺问题,我提到两点,就是开门与开窗的问题。开窗是一定的,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一下子把门和窗齐打开,风太大,就引起伤风感冒。”门窗齐开,会让中国文艺受到很大的冲击,丧失主导地位,“引起伤风感冒”,而只开窗,则能保持中国文艺的主导地位。这里的钱钟书谈话也是通过“窗”呈现了“主体意识”。以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窗》所体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奕智 《考试周刊》2015,(10):14-15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以"窗"为焦点,讲述了一个狭窄病房中的两位重病人: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对他们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批判了自私狭隘的心灵。这篇小说反映的不仅是美与丑、正和反等问题,更引人深思的是人性。透过这扇《窗》,写出人类的心灵之窗,折射心灵之窗的病痛。在作者看来是一篇拷问人性的佳作,是一篇真实反映人性弱点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爱,是师魂的核心。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深深地领悟了爱的真谛:对孩子们付出真诚的关爱,用爱轻敲孩子的心灵之窗,你会发现“窗外”的美景是那样“芳香怡人”,他们同样会把爱——这份厚礼转赠予你!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词史上,常将草窗词与梦窗词并列,合称“二窗”。大致的观点都认为周密的草窗词和吴文英的梦窗词创作风格比较接近,二人同属婉约派,同以雅正、合律的词学规则为典范。然而,两人的词作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论文主要围绕他们的相似和相异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较之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窥探二窗词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教学《窗》时普遍存在的分析人物形象缺少必要深度的问题,从“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个方面,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对《窗》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层次剖析人物形象,深度开发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约哈瑞窗”理论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未知区四个“象限”,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只存在于公开区.从心理转化的角度审视人际交往中心理接受对教学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扩大公开区,深化对“约哈瑞课程”的课堂体验;缩小盲目区,扫除实施障碍;消解隐秘区,拓展交往空间;突破未知区,延伸认知视域.构建基于“约哈瑞窗”的中学政治“约哈瑞课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约哈瑞窗”理论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未知区四个“象限”,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只存在于公开区。本文试图从心理转化的角度审视人际交往中心理接受对教学的影响:扩大公开区,深化课堂体验;缩小盲目区,扫除实施障碍;消解隐秘区,开拓交往空间;突破未知区,延伸认知视阈,以期探索基于“约哈瑞窗”的教学设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依据Gabor核函数窗的设置对红外图像进行识别,首先给出Gabor核函数窗的定义,分析核函数窗对红外图像识别卷积过程,给出了核函数窗的时窗和频窗,最后在对红外图像滤波识别时给出了最优核函数窗的计算方法。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只有在优化核函数窗设置设置情况下,才能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前人考证论述的基础上,对吴梦窗三首有明显政治倾向的词作——《水龙吟.送万信州》、《瑶华.戏虞宜兴》、《西平乐慢.过西湖先贤堂》,进行了补充考论;结论是梦窗词中非只有感喟语,亦有愤激语,梦窗也绝非杨铁夫所谓明哲保身者。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象征底蕴异常丰富,“窗”与“灯塔”既是小说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标题,也是其主题意象。“窗”反映了拉姆齐夫人为代表的女性原则同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原则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灯塔”则象征了两种原则的浪漫和解,即作者理想的双性头脑。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窗》不仅体现了他散文的一贯特点,而且以窗这个常见的事物为题生发开来,用引譬连类的手法通过这个小小的《窗》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精髓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处世态度、生存方式以及人生境界的追求: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诗性感悟式的人生观念、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达观快乐的人生态度、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智慧生存的处世方式、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