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问题的指向即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缺失。不可否认的是,公元前1世纪到16世纪,中国在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但是,近代以后,尤其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维方式等方面日益消极,使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落后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及其他因素的支持、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要真正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钥匙,必须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传统入手。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乃是"工匠精神"传统的存在,而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的重要原因,则是工匠精神的失落。科学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工匠传统起源,"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中国科学技术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交锋。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对于改变传统教育的空疏之风,打破八股取士制度的禁锢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开关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出现于明末清初、一度中断的“西学东渐”又迅猛地发展起来。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促使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交锋.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对于改变传统教育的空疏之风,打破八股取士制度的禁锢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严复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质是传统政治、文化遇到严重危机,解决的办法是使之现代化。严复是第一位由此双重危机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的。他借用西方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相为表里为中国贫弱之源;以进化论为据,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治本,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文化的思路,启动了其后百余年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追究起来,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的古代起源杨迪,皎洁评赫夫所著《早期近代科学的兴起--伊斯兰国家、中国和西方》(TheRiseofEarlyModernScience,Islam,ChinaandWest)一书。为什么近代科学发源于西方,而不是在科学上已经相当进步的伊斯兰国...  相似文献   

11.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者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至今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为何没有产生科学,这个“李约瑟难题”是历史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心理以及科技本身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封闭状态下的自我满足和憎恶新生事物的出现;文化、技术的垄断制度和风尚阻碍了科技的普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这一切终于造成了“李约瑟难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梳理、解读和反思,并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框架内,探索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思路和成果启示我们,高等理科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对中西方文化特质的分析和把握,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引进等关系,进而推进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民权的话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民权是西方民主权利思想的本土化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蜕变而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扬弃西方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中国文化与西洋近代文化相比,便可以看出西洋近代文化中科学精神渗透到文化之各方面,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艺术精神弥漫于中国文化之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12世纪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所阐发的君主论、法治论、自由论、有机共和国论,展示出诸多近代特征,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展开做了出色的理论准备,在某种意义上堪称近代政治科学之第一人.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纪渊源提供了一个颇有意义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经世之学。他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赞赏西方民主政治,提出了实行和平外交、变革封建教育制度、学习西方实用科学的见解,他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19世纪末的人心与技艺之争,“五四”期间的科学与玄学之争是勃兴近代科学思潮,促进中国科技体制由引进到消化到创新的近代转型,并由此引发带动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改良与革命。  相似文献   

20.
张謇在上世纪初创建南通博物苑,其要旨是利用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博物馆文化形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强国富民理想。张謇提倡和普及结合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融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于一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