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大班数学公开活动接近尾声,教师请一名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交流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其他幼儿暂时停止操作,注意倾听。但教师的提示似乎不起作用:有的幼儿趁教师不注意飞快地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写着什么;有的幼儿在向同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津津有味地在作介绍;有的幼儿已经收拾好材料,等待活动一结束就出去游戏。面对此情此景,在前面交流的幼儿觉得很没有成就感,声音越来越轻;教师也觉得自己很没有权威感,“抓”不住幼儿。对于这种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的难以组织、效果不尽如人意的评价环节,教师们都很困惑:集体活…  相似文献   

2.
幼儿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为此教师着重打造每个学习型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然而在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时发现,有的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有的往往是只玩一次就不玩了;而有的材料幼儿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解放自己,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总结,了解到了学习型区域材料选择对幼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给予幼儿提升个人操作经验的机会,也给予教师集体指导幼儿的机会。然而这“画龙点睛”之笔常常成为教师们的难题。本案例所描绘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幼儿对最后的评价环节缺乏兴趣?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他自己的操作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无暇顾及他人;可能是教师没有请到他,急于表现的他才会找同桌分享;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不必再听教师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我插班到一个大班担任教师,发现每次区域活动回顾环节,愿意举手发言的幼儿寥寥无几,乐意起来发言的幼儿通常是这样表述的:"我今天玩了美工区,很开心。""我今天玩了多米诺,很开心。"如果我追问:"在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幼儿面面相觑……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不乐意参与或者不善于自主评价?经过几次区域活动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与前任教师的访谈,我总结出原因如下:(1)环境材料方面:区域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难以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5.
晨间锻炼开展得好,可以使幼儿一天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精力更加充沛,注意更加集中。但有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晨炼图景: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总而言之,幼儿缺乏目的性和能动性,晨炼质量不高。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科学概念;设计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问题要讲求开放性与可控性相结合;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耐心对待幼儿提问;既要做好确定课题、准备材料、设计问题、组织交流等宏观调控.更要做好微观指导;正确评价幼儿、正确评价活动效果;重视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非正规科学活动的作用等……是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以物化的操作实现了教师的解放,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个别的指导。由此,有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幼儿的评价应在活动过程中进行。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当一分为二。区域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是对幼儿个体操作活动的评价;另一种是在个体活动后,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抓取一些有价  相似文献   

8.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当幼儿在经历了一段操作活动时间,即将转入下一个环节时,他们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打扫总是不能令人满意,玩具没有物归原位,摆放零乱,甚至满地都是。教师的信号响起,幼儿总是迫不急待地放(仍)  相似文献   

9.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操作是重要的一环。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既容易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又能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我在组织“磁铁的奥秘”的科学活动时,准备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摆弄。然后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时幼儿争着说有的东西吸起来了,有的东西吸不起来。我就叫幼儿把能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在另一边,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是铁…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另一幼儿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那个幼儿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幼儿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您遇到过类似困惑吗?针对这种情况,您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晨间操作活动,是指幼儿晨间入园后,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把玩、摆弄玩具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的一种游戏活动形式,是幼儿在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晨间操作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丰富、多样,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大、自主性强,符合幼儿好摆弄、好探究、好交流的认知年龄特点。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确立,教师中普遍存在"重集体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文靖 《小学生》2012,(10):95-95
<正>一、于简单处追问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简单顺利"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简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数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过程.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分组操作——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以小组活动形式投放较多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活动后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位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沉浮”。活动的大体过程如下:环节一: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沉,哪些东西可以浮,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维的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指着面前的水盆,问到:“这是什么呀?”(无效和无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引起幼儿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师的问题,按其作用,可以分为: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激起幼儿认知矛盾的;引导幼儿探索方向的等)接着又指着面前各种沉浮材料问到:“我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这时,有幼儿说“沉下去…  相似文献   

15.
王现军 《教育导刊》2006,(12):40-41
教育材料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投放材料的制约。老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幼儿就会有怎样的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对幼儿的操作有哪些影响?提供操作材料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因素呢?1.材料的呈现方式影响幼儿的参与机会。各种材料的呈现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材料可以随意摆放,供幼儿自由取用;有的则可以分散摆放,供幼儿自由探究;还有的可以集中摆放,让幼儿集体观察。在选用教育材料时,…  相似文献   

16.
在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他们过分依赖教师帮助,有的不肯自己握笔、有的乱涂乱画。反思这一现象,我感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引导、示范、指导,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兴趣的作用、忽视作品评价的积极导向性。因此,我在评价环节中多动脑筋,巧妙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菊花(大班)秋天,孩子们在散步时非常关注菊花,他们发现菊花有不同的色彩、花瓣、形态。于是,我们抓住这一兴趣点,及时生成了活动"美丽的菊花"。目标:1.感受菊花不同的色彩、形态,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2.学习用表演、绘画等方式表现菊花。3.养成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表演的能力。准备:1.幼儿日常观察周围事物在秋天的变化。2.各种各样的菊花若干盆,粉笔一支,音乐磁带《赶花会》,绘画材料。过程:一、谈话1.秋天到了,幼儿园有哪些变化? 2.秋天,幼儿园里悄悄地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树叶黄了,石榴成熟了,菊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今天老师办了一个菊花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欣赏1.放音乐《赶花会》,幼儿自由走动,赏菊。2.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感知菊花的色彩与形态。师:你觉得这些菊花怎么样?幼:很漂亮。师:什么地方很漂亮?幼:颜色很漂亮。幼:有黄色、紫色、红色、白色。幼:花瓣也很漂亮。幼:有的花瓣卷起来,像妈妈的卷发。幼:有的花瓣像孔雀尾巴,长长的。幼:有的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师:(在黑板上画出花瓣)我们来画一画这些长长的、弯弯的花瓣。师: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柔软。幼:像海带一样长长的,很流畅。师:除了花瓣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有的盛开,有的还是花苞。(请幼儿表现花苞和花盛开的样子。)师: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幼: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师:你想不想变成一朵可爱的菊花呢? 3.播放音乐《赶花会》,请幼儿找好朋友合作表现菊花的姿态。教师用语言提示:秋天到了,朵朵菊花盛开了,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已经盛开了。在阳光下,它们快乐地舒展着花瓣。清风徐徐吹来,它们随着风儿轻轻摆动,像在尽情地舞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菊花,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幼:我觉得很快乐。幼: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朵快乐的菊花。三、绘画表现1.到了冬天,菊花就会枯萎,请你们选择一朵最喜欢的菊花,把它画下来,留作纪念吧。2.幼儿画菊花。原方案活动形式多样,但各个环节与形式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有"拼盘"的痕迹。总体来看,我认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围绕“雨”这一活动主题,教师让幼儿谈一谈暴风雨中的情景。然而,幼儿的反应却让教师感到非常茫然:“幼儿根本说不出来,他们只知道说‘很可怕’‘很吓人’‘很恐怖’,师幼之间的交谈很难进行下去,我自己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形常常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师试图用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感受,可幼儿的反应却不能令人满意:孩子们只会用几个简单、抽象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幼儿的想像力不够丰富,还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有限?我反问这位教师:“你觉得暴风雨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她想了想说:“是蛮恐怖的,反正我很害怕。”“还有…  相似文献   

19.
于向阳 《教师》2008,(16):75-76
分享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后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这一双向交流的分享环节,对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了肯定,以及在活动中关注了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加深对自己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乐学、会学、会用。为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有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还要注意把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蕴含科学因素的材料幼儿对科学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原因是有可供操作的材料,因此,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蕴含哪些科学因素,还要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是否便于幼儿选择,数量种类是否充足齐全。如:“沉与浮”的实验。为了让幼儿理解沉浮与物体的关系,就应为幼儿准备许多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材料;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幼儿认为皮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轻,那么教师就为幼儿提供曲别针或玻璃球,分别让幼儿称量后,确认曲别针比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