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超文本结构导航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文本结构导航策略研究刘世清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广州·510631)一、超文本与超媒体超文本(HyperText)是由美国的Ted.Nelson在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信息综合管理技术,是一种由节点和键组成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节点构成了超文本文学的文本内容,它实现了“从原子向比特的飞跃”.其物理特质表现为“无”,即无形态,无限复制、修改、移动和无距离传播,这直接导致了文本的“未完成性”;其存在特质则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数字存在,比特符码的语词本身、词与物的关系等都遭遇了不同于传统的变化,词与物走向了一种模拟的统一.与此相应,在文学效应上则易产生一种无定性、沉浸式体验.  相似文献   

3.
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组织起来的,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组合,网络超媒体系统结构特征决定了网络学习有着非线性的特点。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网络超媒体系统中知识的组织方式更具有灵活性。非线性学习就是针对这种组织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超文本是符合人类联想式思维习惯的信息组织技术,便利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而多媒体技术能使学习者应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 一、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及工具 1.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超文本或者超媒体是一种新的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象、声音等)信息之间的逻辑连接,从而真实、生动地再现客观世界。超文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  相似文献   

5.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患不仅是文字,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超媒体即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超文本小说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样式,它借助电脑及网络技术,运用超链接的手段,将以节点为单位的叙事片断组织起来,形成了文本形态上的非线性结构,以至于对传统意义上作者和读者的稳定身份造成了冲击。通过对超文本小说的链接方式、文本的叙事结构以及作者与读者身份的分析,揭示了超文本小说强烈的未定性特点,认为这种未定性在给文学带来开放和自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的审美感受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对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在英语学习中从词的语义关系进行联想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从同义结构和反义结构进行联想有助于丰富表现力,从环绕中心词和中心概念进行联想有助于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词的意思有两方面:denotation和connotation. Denotation是词的字面意思,正如字典上所定义的一样;Connotation是由词引申联想到的意思和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起作桥梁作用,它使人们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联想的形式很多,如类似联想、关系联想、类比联想等.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的知识理解一定是认知工具与认知策略的结合."可视化"就是这样一种认知(智力)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复杂性知识理解的模型,呈现复杂性知识的位置、结构、性质,为复杂知识创造认知弹性,对复杂性知识给予超文本扶持.使用"可视化"工具可以促进知识梳理、加工和迁移;探索未知路径,完成知识简化:创建知识节点,实现思维跳跃.  相似文献   

11.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技术。超文本理念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应广开学路,帮助学生把书读活,活读书,培养他们的超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联想 (association) 原为心理学术语。而在语言学中它是指词与词之间的联想。有的词语由于形式上发生联想结合成词群,如;walking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我们可以称之为形式  相似文献   

13.
1 联想的含义及其种类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或者说是对于一种刺激物引起随意想到的反应 ,联想过程也是一种推理过程 ,它有三个组成部分 :联想因素即引发联想的出发点 ,是构成联想起因的数学对象和数学方法 ;联想效应即联想的结果及据此作出的某种演算或判断 ;联想线路这是由此及彼接通联想因素与联想效应的中间通路 ,它是客观存在的 ,但需要用已有知识结合想象能力去发现它 .联想的种类有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逆向联想 ,关系联想等 .心理学派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联想的唤起 ,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 ,如何根据联想因素 ,唤…  相似文献   

14.
1.联想构造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这种联想通常是事物的形式、结构、范围、关系等因素作用的结果.由联想而引发的构造称之为联想构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本观念,超文本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批评理论和哲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极大地改变了文本的存在样式与形态,促进了文本形态由线性文本向超文本转化。它消弭了阅读与写作的界限,直接挑战了读者与作者的传统角色。另外,它也消解了传统文本结构的边界,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的典型范畴观角度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在词项意义体系里属于边缘意义,因此,它属于词项的非典型意义。联想意义构成的词项搭配一般结构比较固定,或者说有一定条件限制,联想意义是认知性辞格的结果,联想意义的理解总是和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处在词的典型位置上的指示意义,在跨语言中体现出某种共性。处在词的范畴外围位置的联想意义正是造成语言间差异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的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相似文献   

17.
说"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大脑天生有一个功能,能够由此与彼的关联想到彼,由彼与此的关联想到此.联想是一些文艺作品的线索链和结构方式,格言跟联想有密切关系,联想还是新词语预测的重要途径.联想是人的本能,后天又需要发展.关于联想,我们一方面探讨它在语言表述中的类型和作用,一方面还要探讨它反映的人认知的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认知语言学.联想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语言全息发展论,或者说也论证了语言全息发展论.  相似文献   

18.
联想,它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联系未知问题与已知问题的桥梁,达到由浅入深,由低进高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由这种形式变到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课堂教学中的联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手段更是教师教学的目的. 一、系统性联想由具体特殊的问题,联想到一般性概念,从而导致问题不解自明;反之,又加深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同,中外人士对颜色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这就给"颜色词"的汉译工作带来困难,一对一的翻译是绝对行不通的.本文提出根据中外人士对颜色联想意义的异同做出不同的翻译,即直译和意译.最后指出"望文生义"是翻译的大敌,把一个词放在语境中去把握它的多种意思才是解决误译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语境下的汉英色彩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现代语文》2006,(1):15-16
色彩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在语言的三大系统中,词汇则是最为活跃的部分.色彩词的基本含义与联想意义,是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所铸造的一种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语言具有承载文化的功能,理解色彩词在跨文化语境当中的联想意义,必须参照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又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