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经营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都依赖于人们不断地创新。“创新理论”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 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当时“创新理论”主要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关系。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 ,熊彼特的追随者受其学说的影响 ,使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更加趋于完善。现在 ,创新正成为生产力中新的要素。正如美国经济学教授内森·罗森堡在其《西方是怎样致富的》一书中写道 :“西方经济增长的直接源泉 ,是贸易、技术和组织管理的种种…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标志,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创新理论”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创新理论”主要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熊彼特的追随者使创…  相似文献   

3.
自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1912年提出自成体系的“创新理论”以来。“创新”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小的步骤的”。熊彼特认为,没有创新的经济会处于一种“循环流转”的均衡之中,而创新有助于打破这种均衡、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  相似文献   

5.
本认为“创新概念经历了“创造新东西”、“经济学内涵”和“整合”论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并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概括为由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体系。作通过“创新理论在我国”演变过程的考察,认为我国许多人一直是仅仅从技术学来理解“创新”概念,并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化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劣根性,以及当前盛行“等同”论思想渊源。最后论述了“等同”论与新时代明要求的相迅不容性。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石,而自由竞争市场下的私有产权及其利润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新古典经济学倒“果”为“因”,通过将垄断利润作为动机虚置于“创新”之前完全颠覆了正版熊彼特理论。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这一伦理学诠释将彻底解决经济增长中伦理原则与经济原则相对立的问题。有鉴于此,儒学第五期发展的参照系必须从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转换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上来。儒家传统中的“责任、创造和完美人格”完全可以成为新工业革命的精神动力,儒家传统需要在新工业文明背景下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技术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5种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国家领导人对“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 ,全国科技、教育、经济及企业等各领域中“创新”活动也日益蓬勃开展 ,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研究“创新”的热潮。什么是“创新”?如何理解“创新”的含意 ?专家学者们各叙已见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众多的研究“创新”的论文或专著中 ,有一种观点认为 :“创新一词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于 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创新作为一个明确概念的提出 ,却是本世纪的事。 1912年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自己的博…  相似文献   

9.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创新”具有的系统性、复杂性也使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等角度全方位理解它,也更加意识到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萍 《青海科技》2001,8(2):42-45
市场经济时代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时代,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就是创新管理。 一、创新理论与创新管理 谈到创新,人们自然地会想到熊彼特,是他首先在经济学中独树一帜,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是: 1.循环流转 熊彼特首先假设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循环往复,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任何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科技》2007,(5):F0002-F0002
自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特别是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傅家骥教授)、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八五重大项目“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科技》2007,(3):F0003-F0003
自厉以宁教授等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引入中国以来,特别是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八五重大项目“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经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30年代,熊彼特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他把创新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推动力量,并研究了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事实上,在熊彼特之前,马克思就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恩格斯也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些论述指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密切联系。人们已经形成共识,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就能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1用户创新与生产者创新整合的重要性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存在局限性,即对创新主体定义是狭隘的,隐含认为生产者是创新的唯一主体。生产者创新所代表的封闭垄断式创新,极大限制了创新活动的重要属性"创新广度",抑制了创新带来的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Von Hippel教授代表的后熊彼特主义主张,必须把对创新主体的定义从生产者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失时机的引入集成创新的理论,有助于通过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素的有机集成,推动高校科技工作的集成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集成创新的原理及其发展 集成思想体现了系统的指导,与科技发展的背景紧密相关。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思想重构经济理论,使创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20世纪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6.
创新理论是解释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熊彼特及其主流新熊彼特主义学者的创新理论为依据,考察了他们以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逻辑发展过程,并扼要评论了他们的理论贡献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自熊彼特把创新引入经济学,理论界顺应时代发展围绕“创新”主题进行了百余年探究。为了全面系统认知创新内涵及理论发展脉络,依据文献遴选了对国内外创新理论研究有重大影响的50多个西方经典理论。按时间顺序、学科领域和研究主题等三个维度梳理了经典创新理论发展脉络。按照时间维度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新熊彼特阶段、解构创新领域阶段、创新系统整合阶段和创新生态系统阶段;按照学科领域维度,将创新理论研究分为创新经济学、创新管理学和创新方法论三个主要领域加以综述;按照研究主题维度,重点对增长动力、创新动因、技术演化、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国家创新、国际追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和创新管理方法或工具等主题进行归类总结。通过对经典创新理论三维度归纳总结,明晰了创新理论演化的脉络,将对中国创新理论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集群式创新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来源于实践经验的启示,本文跳出“熊彼特假设”的争议圈,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新概念,并对集群式创新的内涵、特征、一般模式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求一种在不损失创新行为优势的前提下,充分获得创新资源优势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24-124
“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著名的理论.当一个产业在革新之时,都需要大规模地淘汰旧的技术与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器之于火器、汽车之于马车、个人计算机之于照排系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完全不复存在,新的体系随之取代。  相似文献   

20.
就技术创新的贡献而言,究竟是大企业的贡献大还是小企业的贡献大,是熊彼特创新学派长期争议的一个基本问题。熊彼特在其早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提出:有洞察力、敢冒风险、赋有企业家精神的小企业的作用导致了重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而推动了新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