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奥运会旅游吸引物的概念根据主办地旅游资源及奥运会的特点,奥运会旅游吸引物又可分成以下两种类型:即资源脱离型和资源依托型。资源脱离型吸引物是指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每届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仪式;资源依托型吸引物是指建立在主办地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的相关吸引物。2.奥运会旅游吸引物的发展特点(1)资源脱离型吸引物与主办地旅游资源有所结合以资源脱离型奥运会旅游吸引物为例,与主办国旅游资源的结合是其呈现出的一种新的特点。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情人湾举行的沙滩排球比赛,再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铅球、射箭比赛,主办国根据体育比赛的实际特点,经常能够找到一些与本国旅游资源的结合点,以此展示主办国的旅游资源,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把比赛地点选在一些知名的旅游景点,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北京奥运会场馆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和阐述,系统地提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北京奥运场馆具有高需求性、高价值决定性、市场联动性等特点,并分析其竞争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观战旅游及第29届奥运会旅游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题材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奥运题材旅游使体育对社会的经济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展,并形成了奥运会经济的经济拉动效应。以奥运会为题材的奥运旅游,既为奥林匹克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发展的经济效益,也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殊题材的特大发展机遇,探讨如何借奥运促进我国入境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承磊 《体育科学》2012,32(10):27-32
运用旅游本底趋势法剥离测算了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的旅游效应。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第29届奥运会为北京吸引入境旅游者20.67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 644.49万人次;增加入境旅游收入22 211.23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126.62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贡献率为0.867%,国内旅游人数方面为1.93%;入境旅游收入贡献率为0.875%,国内旅游收入贡献率为1.250%。对入境旅游的影响率为0.873%,国内旅游影响率为1.894%;入境旅游收入影响率为1.047%,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率为1.234%。对客观认识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聚焦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入境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对举办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已为历届奥运会所证明,特别是近两届夏季奥运会,在完善的商业运作下,入境游不但带给了主办国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而且还为主办国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会在即,北京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如何发挥奥运会入境游的辐射价值,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届奥运会入境游方面的成功经验,从游客、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3个角度探讨北京奥运会入境游的一些热点问题,旨在能对2008年奥运会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8北京奥运旅游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国外近几届奥运会的奥运旅游效应,探讨并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旅游效应,如大量增加入境客源,增加旅游业外汇收入,提高举办地国际知名度,举办地旅游形象塑造、提升,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增添生机与活力,创造巨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幅度发展,旅游环境改善,城市复兴和基础设施完善,静态吸引物和公共设施的激活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的开发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毛坤  李益群  詹静 《体育科学》2003,23(4):9-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1)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的前景十分可观,有关部门应该有规划和系统地开发奥运会观战旅游;(2)应加强中国对奥运会观战旅游的研究和实际运作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董传升 《体育科研》2007,28(5):15-17
通过对北京奥运观战旅游品牌的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品牌营销主体与基本策略,并提出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品牌开发操作策略制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旅游目前在我国尚属新兴的特色旅游,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无疑是1个重要契机。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的功能和在我国(主要是北京)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试着提出一些使体育旅游和2008年奥运会获得双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文献综述为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历届奥运会对主办国家经济影响的分析,论述了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提出我国体育旅游业应向体育旅游产业方向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奥林匹克价值观 为什么办奥运会?在奥运会已有113年历史、成为当今世界最盛大的文化体育盛会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但正是由于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参与、政治介入,我们有必要时不时提出并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奥运会存在的理由,使我们在各式各样商业参与、政治介入(正面的、负面的)面前,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正确航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成功、最为杰出的体育赛事,而且,它也代表了市场经营、奥林匹克营销和赛事管理的全球最高水平。因此,仅就奥林匹克营销而言,它既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隐含着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层价值。可以这样说,从奥林匹克营销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再到奥林匹克文化,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一个完整转换。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18日,历时28天,共43个班级、3300多人参与的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2008我的班级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为将奥林匹克的和平、和谐的美好愿望传播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每个角落,此次运动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方案,将全校集中举办的运动会化整为零,分散成各个班级的运动会,使每个学生郡有参与的机会。只用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举办奥运会,看重的不仅是其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其精神价值.只有精神才是恒久的动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文认为,奥运精神至少可概括出以下6个方面:一是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是重在参与的精神,三是公平公正的精神,四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是和谐和平的精神,六是人文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官方电影是传承奥运历史、传播奥运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演进、特征、文化历史价值,并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奥运物流直面北京2008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震  储建新 《体育学刊》2005,12(1):25-27
奥运物流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保证,目前北京的物流系统无论在规划上、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满足2008奥运物流的需求.为了成功举办2008奥运,必须尽快借鉴国外成功奥运会物流组织的经验,建立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物流机构进行奥运物流系统的规划,解决北京奥运的物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奥运策略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和演绎分析法,探讨了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性以及奥运会对民族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了武术走上奥运是武术自身发展和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武术具有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体系和实践内涵,阐述了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宪章的一致性、武术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相似性和武术竞技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兼容性,提出武术走上奥运有利于加速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武术运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得出结论,武术必须走上奥运。但武术走上奥运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讲究策略,首先是要加大武术的国际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武术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的价值,成为武术的热爱者,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其次是要分清武术进入奥运的轻重缓急。从现实来看,散手项目先行突破,套路运动随后紧跟比较合乎实际。最后是要加强对武术技术规范、竞技规则的研究,在保持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和奥运游戏规则的融合,争取武术早日全面进入奥运。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人文奥运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的关系,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文化的重要性,提出实现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教育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运动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它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一种特殊性和广泛性的教育方式.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特点、形式、内容的探讨,重点研究了奥林匹克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合,以及奥林匹克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透过历史那久远的尘封可以发现,无论是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古代奥运会还是1896年开始的近代奥运会,都反映出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又是展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个主办国都不失时机地利用媒体宣传来提高国家的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