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冲出自己的“后花园”到新的地盘上“抢食”,是国内媒体竞争的新热点。异地办报对于活跃国内媒体市场.促进传媒业的发展不无益处。另外。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这对于提高国内媒体的竞争力以应对外来媒体挑战也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中国的传媒年,在国家传媒业政策空间日益宽松的背景下,中国传媒资本乃至于商业资本的市场欲望得到空前增强。各地主流媒体跨地域办报,输出资本与管理,整合资源打造强势媒体品牌,各地报业市场在新锐报媒搅动下,掀起阵阵竞争狂潮。《新京报》在北京攻城略地快速上扬,《华商晨报》在西安锐意崛起,《重庆时报》在重庆横空出世,《第一财经日报》在上海亮丽登场,  相似文献   

3.
张君昌  熊英 《传媒》2016,(3):27-30
2015年,由于宏观经济整体上处于新常态的变轨期,广告投放规模滞缓,在新媒体广告份额持续扩张及新《广告法》施行等诸多因素作用下,传统广播电视广告出现负增长,部分卫视及地面频道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传媒业市场格局出现结构性改变,互联网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传媒业市场的中心.但传统广电媒体并没有就此消沉,开始走上融合转型发展之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改变融资渠道和激励机制,创建新型平台,创新盈利模式,开发IP产业及其衍生业务,打通线上线下资源,探索“互联网+”与“广电十”的契合点,开展多元化经营,努力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广电新生态.  相似文献   

4.
牟丰京 《传媒》2016,(4):58-60
按照中宣部的安排,2015年10月12日至29日,笔者赴美参加了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媒体融合发展研修班,收获颇丰,现将这些收获整理于此,与大家做一点分享. 美国传媒业在震荡中艰难转型 2002年,笔者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考察访问了二十几家媒体,其中不乏美联社、ABC、《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洛杉矶时报》等新闻机构.当时全世界的传媒业正处在发展的高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持续攀高,美国的传媒业更是一时鼎盛.有两张报纸曾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今日美国报》,作为全世界都市类报纸的典范,它自豪于从办报理念、话语体系到版式对传统报纸的颠覆式改变,迅速成为全美发行量和广告量第一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报人》2006,(3):59-59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新京报》,被认为是我国首例被依法批准的跨地区办报模式。那么,我国报业管理规范中对“跨地区办报”有何具体规定呢?  相似文献   

6.
党报办给谁看——党报提升市场竞争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烈竞争、同质化已成为当下媒体市场的关键词。一方面,都市报、晚报携多年市场运营的历练,高举“民生”旗帜,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网络等新媒体,不仅分流着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还分流着读者资源和广告资源。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中,有着较长办报历史的党报如何与时俱进,以积极姿态面对媒介市场,如何在竞争中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使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也业”的发展战略,坚持“让新闻站到前面来”的办报理念,保持党报在报团整体格局中的母体地位,已连续6年获9个中国新闻奖,发行量5年翻一番,单报广告到账收入突破1亿元。  相似文献   

7.
崔巍 《记者摇篮》2005,(2):45-45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报刊“自办发行”已成为众多媒体解决报刊发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垄断色彩较浓的国内报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内容为王”的传统办报意识,而将发行人定位为送送报纸,发行人始终以“蓝领”形象出现情况下,《半岛晨报》却在经营管理中将人才经营作为发行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筑就发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8.
王驰 《青年记者》2010,(13):79-80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媒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纸质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烈竞争。近些年来,传统纸质媒体以深度报道作为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武器,着力做好深度报道。如《南方周末》一贯坚持的以深度报道为主打的办报理念,《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解放日报》的"特别报道"等深度报道,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当下,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增强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已经成为各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民生内容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题材。以“关注民生.彰显公信”为办报理念的《三峡晚报》,一直倾力于民生报道,并致力于打造“帮办”专栏,以拓展民生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中心和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便是一个建立在人的素质和能力基础上的社会。人力资源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核心的要素。传媒业作为人才高度密集的信息传播业,一改以往格局,开始进入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传媒的“第一资源”或“第一生产力”,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本从媒体核心竞争力角度出发,探讨媒体如何开发、评价和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传媒当自强 为应付“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新闻传媒的对策,核心是两个字:自强。既要强身固本,以免被提.前淘汰;更要变革图强,早作适应知识经济的谋划,抢占制高点。 《深圳商报》复刊8年多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被业内誉为“创造了中国报业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我在《报业崛起三基点》的论文中,尝试着揭示“深圳商报现象”的内在规律: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创业者开拓。 关于政治家办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政治  相似文献   

13.
新政     
《青年记者》2006,(3):2-2
广电总局通知做好有线数字付费频道公益广告片播放工作 中央有关主管部门拟采取措施整顿跨地区办报 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已制定整顿跨地区办报的相关政策,原则上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大众媒体属地化管理。据了解,具体方案之一是对现有跨地区办报活动进行清理,由当地主要党报社、党报集团收购外来资金所占的股份。前不久,华商报系在辽宁所办的《华商晨报》已经由辽报集团参股经营。  相似文献   

14.
传媒资源整合已成为近年来国内传媒业的一个热门话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媒体就开始尝试资源整合,催生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与过去“小而全”、“低而散”的媒体格局相比,这些集团经过内部资源整合,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成为开启媒体市场的关键和推动媒体机制转型的重要动力。去年8月份,  相似文献   

15.
有专家说,现阶段的传媒业已由过去的“短缺传播时代”进入了“相对过剩的传播时代”。这就意味着有大量“同质重复” 的报纸存在,而“同质重复”就意味着“过剩”,意味着报纸之间的“可替代性”,意味着利用报纸的刊号资源,再也不会只要轻易地叫一声“芝麻开门”就行了。 新一轮的传媒业竞争已拉开序幕,一些报纸正以全新的办报理念、全新的管理模式,迅速地向市场渗透和扩张,《上海星期三》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些新锐报纸的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本刊特推出“传媒新锐”栏目,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探讨传媒业的创新之举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技术、经济社会的变迁,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新技术、新媒介不断涌现,读者阅读趋势巨变,管理体制松动,传媒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预示着我国传媒业将迎来大变局时代。未来十年内,我国传媒业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媒体市场格局方面将出现如下几点变化。  相似文献   

17.
胡燕妮 《新闻窗》2010,(3):89-90
专家们曾预言,经济类新闻信息将成为现代受众的主要需求和媒体竞争的焦点。我们也看到,《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一经进入市场,便迅速崛起。《第一财经日报》才进入市场,便以凌厉攻势整合宁夏卫视;央视“经济频道”改版为“财经频道”。  相似文献   

18.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  相似文献   

19.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技术、经济社会的变迁,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新技术、新媒介不断涌现,读者阅读趋势巨变,管理体制松动,传媒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预示着我国传媒业将迎来大变局时代.未来十年内,我国传媒业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媒体市场格局方面将出现如下几点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