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采用"材料科学四面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指导思想,合理的进行课程整合与合并,循序渐进地构建专业知识群。设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和《金属学与热处理》五门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之间紧密衔接、相互支撑、有序融合,充分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材料设计分析能力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是21世纪支柱产业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国内外材料专业教学中都得到很大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该课程主流教材的内容设计和课程教学形式的设计,并结合在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该课程的调研及旁听情况,探讨了国内外在课程教学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3.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出发,从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考试改革等五方面,详细论述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大材料"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材料类本科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同时也是材料设计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通常遵循材料加工和处理影响材料结构和性质、进一步决定材料性能的规律。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内容从实验材料选择、操作简易化、实验现象明显生动等方面进行了逐步优化设计。学生评教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实验内容强化了学生对"加工处理→结构→性能"规律的理解,而且有些学生能基于实验数据独立地做出材料设计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物理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建立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材料物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讨论了相关《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及教改实践。“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较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一个必经的桥梁作用。材料学院在专业设置齐全、专业积淀较厚的背景下,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意理论体系的贯通融合、与专业课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三大材料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重组,初步建立了大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新教学体系,从中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教改效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工程材料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协作组是高校间具有协作性和学术性的组织,课程协作组的宗旨是研究教学改革工作,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程协作,以提高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按照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选择、难点与重点的区分等课程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在课程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对许多专业概念难理解、教师讲解效果不理想等,尝试建立平台教学,在平台中引入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材料名人典故、前沿文献、科研讲座等,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专业的兴趣,让专业基础课与科学研究密切关系,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材料性能"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充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培养"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大学科”背景下。以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质、使用性能等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含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工程实践环节为框架的课程体系;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构建了大材料学科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实验室。即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21世纪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金相样品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组织全校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带队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实验教学同行的交流与学习。课题组以金相技能大赛为引领,对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探索出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在科学研究中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同时,也促进了任课教师对材料类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优化了实验课程设置,促进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对后续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及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通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探讨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对进一步提高材料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材料专业学生工程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19-121
"材料科学基础"是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之间的桥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料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对"材料科学基础"大平台教学进行了探讨,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意理论体系的贯通融合、与专业课的衔接等原则,对材料类专业"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15.
材料综合实验的教学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是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材料专业能够培养具有宽广的材料科学基础,掌握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具备能够从事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材料制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科学研究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高级人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学科基础平台实验室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专业.2014年起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制定了更高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文章对比了武汉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一门重要基础课。结合本校"三实一创"为核心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对在该课程中开设创新性实验进行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材料是21世纪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对增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生态环境材料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土建材料学科背景,以材料性能与结构为导向,使得《材料制备与合成》课程完成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等环节的教学改革,有力促进了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着力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材料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湖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为例,遵循"重基础、宽口径、求特色"的改革原则,从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