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就是采访双方自我干扰正常心理的特殊心理现象。心理障碍会干扰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严重者还导致采访失败。研究心理障碍的目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就是采访双方自我干扰正常心理的特殊心理现象。心理障碍严重干扰着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导致采访失败。研究心理障碍的目的就是要使采访者了解和掌握心理障碍的规律,随时校正自己和对方的心理,消除采访中的心理障碍,提高采访效果。采访中究竟有那些心理障碍呢?这里把主要的、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供新闻工作者在理论研究、采访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严重干扰着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导致采访失败。研究心理障碍的目的就是要使采访者了解和掌握心理障碍的规律,随时校正自己和对方的心理,消除采访中的心理障碍,提高采访效果。采访中究竟有那些心理障碍呢?这里把主要的、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供大家参考。 1、恐惧失败心理。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后,随即会产生采访能否成功的心理。有经验的记者,虽然也存在着恐怕失败的心理,但心理上压力不大,往往能够自控,自觉地消除心理障碍。初学采访者的心理就大不一样,心情特别紧张,总怕采访失败,完不成领导交给的采访任务,在上级面前漏“底子”;怕采访失败在朋友面前掉“架子”;怕采访失败在社会上没“面子”。对此,在采访中担心失掉重要新闻事实和细节。提问面面具到,事无巨细,什么都怕漏掉了,结果什么也没采访深入。因为恐惧采访失败的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妨碍采访的正常进行,如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少,流水帐式的记录多,写出的报道当然一般化。怕失败的心理更造成一些记者不敢找上级找名人采访。  相似文献   

4.
谈谈采访中的心理障碍黄道弘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初学采访的记者和初次与记者打交道的被采访者,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由于心理障碍严重地干扰着采访,影响采访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使采访者了解和掌握产生心理障碍的规律,随时校正自己和被采...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被采访者单向诉说或采访者单向倾听的活动,而是一种被采访者与采访者彼此心理双向互动的活动。所以在日常的具体采访中,为了获取优质的采访效果,提升电视新闻的采访质量,采访者必须对电视新闻采访心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把握,从而科学调控自己的心境,引导被采访者打破心理障碍,诉说事实真相。本文全面分析了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各项心理特点,并提出了有效把握和应对这些心理特点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10,(7):117-117
采访决定新闻报道的写作,新闻记者忽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之变化情况而往往造成采访失败。采访者首先要以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为取得采访成功的前提.才能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窗户,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编辑创造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编辑创造心理障碍编辑工作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一般发生在编辑创造过程中,阻碍编辑创造思维正常发挥的心理障碍有: 1.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把个体由于受群体多数人的影响而改变其行为的现象称为从众,通俗地讲就是“随大流”。当个体不能准确地判断事物时,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但有时候虽然个体凭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梁宇 《新闻传播》2009,(7):24-24
提问是记者、主持人在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能否提出具体生动、针对性强、有新意有个性的问题,不仅体现了记者素质的高低,更是决定着采访工作的成败。造成采访失败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存在着采访对象不善言辞、面对话筒心理紧张等因素外,更多的是由于采访者准备不足,提问的方式、内容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 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 在采访对象心理场中,记者形象是环境("E")构成的主件,但并非其全部构件,影响其心理的环境因素可谓林林总总.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因素有可能代替记者形象而成为影响其心理场的环境主导.比如,某受访者碰到了一件非常不顺心而又不愿声张的事,哪怕来采访的是金牌记者,也会成为其心理区域"应回避的目标".因此,要提高采访效率,还必须关注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人物心理和表现精神境界,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段。如何表现人物心理?许多人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直接表述”上。采访对象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就在通讯中以“他想”“他思衬”的方式直录下来.而一旦挖掘不到采访对象的那种直接的思想,有些作者不会去考虑从其他途径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而是靠自己“妙笔生花”,或臆测对方心理,任意拔高;或移植别的先进人物的思想,强加于人。这样表现人物的心理,无疑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型——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对于相对缺乏社会经验、涉世不深、心理容量小而脆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波动。因就业而产生心理不稳定应该说也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调整心态,积极进取。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者来说,严重的心理负担则容易引起心理障碍,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威胁他们的心理健康。常见的大学生就业期的不良心理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下述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殷春梅 《大观周刊》2012,(21):115-116
作为社会人都有进行和维持良好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特别作为高职学生群体,在大学校园内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诸多困扰,其中,自我意识心理障碍是造成不良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弄清自我意识障碍的成因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体育热”、“摄影热”给摄影记者的采访活动带来了团难。体育活动的主管部门,为保证竞赛正常进行,不受干扰,往往采取限发场内采访证的方法,限制、压缩比赛场内的摄影、采访人数。作为摄影记者或体育摄影爱好者,想要拍摄某项比赛实况,领不到场内采访证,不能靠近运动员,确实叫人  相似文献   

14.
眼下,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的无理阻挠,有时甚至发生采访设备被损坏、记者被殴打的恶性事件。这些采访对象往往出于对舆论监督的畏惧、仇视和抵制,不惜直截了当地对记者的采访活动粗暴干预,这便有了电视批评报道中常见的挡镜头、推话筒画面。由于这些人的严重干扰,给记者的正当采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么采访活动被迫中断,要么采访效果大打折扣、使得预期的采访目的难以实现,给舆论监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一、心理问题的提出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担负,使教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  相似文献   

16.
博览     
采访对象的类型当记者的,如何掌握好采访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被采访对象的不同心态,直接制约着记者正常的采访活动。另一个方面,记者自身的心态,也常常受到客观上诸多因素的左右。记者不但要随时调节采访对象的心态,还要正确地把握控制自身的心理变化,使双方的不正常心态趋于正常化,这样才能保证采访活动顺利地进行,采访到事实准确的新闻。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把采访对象归纳成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采访对象不愿积极配合你的采访怎么办?本文提出:记者的形象是疏浚这种心理障碍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就是采访心理。新闻采访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双方之间的心理互感和作用是大量的、客观存在的。采访主体心理即记者心理,采访客体心理即采访对象心理,这是一对矛盾。而采访主体心理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新闻采访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跃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阻力、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才能出色地完成复杂的采访任务。 采访主体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结合新闻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采访主体——记者应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访问和采集新闻素材的社会交往活动,也是沟通人际心理的一门学问。掌握和应用好这门学问,就能与采访对象建立心理沟通的桥梁,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达到搞好新闻报道的目的。然而在个别情况下,对一些习惯用正常思维思考和认识的采访对象,采用矛盾推理和设想推理,从反向中觅突破,开启采访对象的思路,更能拓宽报道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科研成果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如图书馆员心理学是研究馆员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读者心理学是从调查、分析读者心理、阅读倾向等方面而形成的,且有关论述较广博而深入。本文仅从图书采访员观点出发,分析采访员的思维、能力、情感和兴趣等心理现象,认识采访工作的重要地位,探讨采访员的心理活动和工作艰辛程度,排除和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有效地调节心理能力,从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从事本职工作。现分述如下: 一、商业心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