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正马本斋(1903——1944),1903年1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回族。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献县、河间一带组建了一支60人的回族抗日义勇军。1938年7月,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率回民支队在冀中坚持平原游击战,英勇杀敌,屡立战功。1942年率部转战冀鲁豫军区,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三、第七军分  相似文献   

2.
马本斋生于1902年2月10日,卒于1944年2月7日,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回民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东辛庄成立了“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寇。1938年“回民义勇队”与“回民干部教导队”汇合,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这支回民抗日武装骁勇善战,在敌后截军车、袭据点、毁公路,屡建奇功。马本斋在这一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夏天,他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改称为“回民支队”,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回民支队”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背景介绍]:马本斋及“回民支队”七七事变后,…  相似文献   

3.
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马本斋,河北献县人,回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回民支队司令员。1942年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配合主力部队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冀中军区、中央军委曾多次嘉奖,称赞他们是一支“功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同志因积劳成疾,在山东莘县逝世,年仅43岁。朱德同志当时正指挥我抗日军民同敌人浴血奋战,听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大平原上,长期活跃着一支回民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英勇无比,打得日寇胆战心惊。这支抗日队伍的杰出领袖,就是著名的回民抗日英雄马本斋。马本斋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贫寒的回民家庭,  相似文献   

5.
1948年秋风萧瑟,寒雁划空,朱德总司令一行来石家庄视察,在他的提议下,石家庄人民政府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改建成了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诸多革命先烈,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就在此安葬。  相似文献   

6.
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题记1948年秋风萧瑟,寒雁划空,朱德总司令一行来石家庄视察,在他的提议下,石家庄人民政府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改建成了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诸多革命先烈,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就在此安葬。  相似文献   

7.
大约30年前看过电影《回民支队》,马本斋那顶天立地的形象、马母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深深感动过我;今天看马树超新拍录的八集电视连续剧《马本斋》,仍使我激动不已。电视剧不同于电影,不能依靠大银幕那高度清晰的画面、讲究的造型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及由此产生的情绪感染力。长篇幅的连续剧要想从头至  相似文献   

8.
读了《下一代》杂志增刊中《在敌后反“扫荡”斗争中的英烈》一节,我知道了许多英烈可歌可泣的事迹,如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最使我感动的是,马本斋的母亲痛斥敌人:“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投降’二字。”她坚贞不屈,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她牺牲了,她和无数英  相似文献   

9.
宗禾 《老年教育》2011,(4):14-15
马本斋,回民,学名马守清,伊斯兰教名尤素福,1905年1月1日出生于河北献县东辛庄(今本斋东村)。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两年私塾。15岁那年,家乡遭遇大旱,他只身徒步前往张家口寻父,在坝上帮父亲为人家放马,受尽煎熬凌辱。一次,他挨了马警一顿毒打后,独自跑到东北,想闯出一条穷苦人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冀农同志是河北省深县人,生于1920年2月。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入党,1985年12月离职休养。因病久治无效,于1992年12月13日不幸逝世。刘冀农同志1938年在河北省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冀西北先遣支队第二团政治处、束鹿县抗日政府民政科、冀中六分区专员公署司法处、束鹿县第七、八区抗日高小和束鹿县教育科工作。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刘冀农同志在天津市教育局历任中学科科长、普教处处长、  相似文献   

11.
东干族族名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即“东岸“、“东岸子“,是东干人对自己族名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与突厥语tung gan(“通干“)在语音和语义上发生巧合,即“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与陕甘回族移民至新疆的史实相符,更流露出“东干“这个移民群体浓浓的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12.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民族认同积极组的回族大学生与民族认同消极组的回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积极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消极组。结合以上结论,围绕高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理念,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回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迁中,回族的本体文化模式承载着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如何应对新异的社会,并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回族未来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回族经堂教育发端于明代晚期,勃兴于清代。明清时期的回族经堂教育具有拜师入寺程序严格、教育管理活动刚柔相济、习经生活节奏单一等特点。该时期的经堂教育活动培养出了大批经师学者、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增强了回族群体意识,但也带有与时代文化、科技等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字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的实践中,杨靖字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形成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团结抗日武装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回族人口占70%多。回族人士在海原县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捐资办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海原,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解放,以农为本、发展海原经济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殿甲,回族,河南邓州人,清嘉庆武状元,在镇压天理教林清起义和陕甘宁回民起义、协助清政府整顿吏治等活动中得到清廷褒奖并升职;后奉命平定伊斯兰教封建贵族张格尔在新疆发动的叛乱,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839年调任广东提督后,在反对鸦片走私和英军侵略方面更是力撑危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