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语文主题学习”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与教材相匹配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教材与《丛书》共同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下面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辨与智慧”的教学为例,谈谈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完苏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关于“爱”的主题后,我链接教学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下册(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单元,这一组文章包括:《麻雀》《可爱的小鸟》《小狮子爱尔莎》《冬眠》《鹿心血》。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阅读是实验的关键点。只要把握好了阅读在教学中的位置和开展方式,主题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下面,以我所执教的一节基础阅读教学课为例,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带学生围绕"读"字学习语文的。这节课的主题我定为"异域风情",选取了人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荷兰风车》和《埃及的金字塔》两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定教学目标,课内课文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一系列做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乐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记得去年有位老师在我县“语文主题学习”交流群里与我探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方法,那时的我很是惭愧.因为平时教学只用到了“一篇课文带一篇丛书文章”“一篇课文带两篇丛书文章”的方法,偶尔会提几个导学问题,让孩子们拿着丛书在课堂上自由阅读,从未认认真真地研究过丛书群文怎样阅读.这次县里“语文主题学习”选拔赛给了我一个思考的契机,在完成比赛课例——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民风民俗》后,我选择了“大话节日”这个话题来参加学校的研讨交流活动,并将自己的这堂课定位为“主题学习群文阅读汇报交流课”.在教学设计及授课的过程中,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6.
2009年,乘着“语文主题学习”的改革之风,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做了大胆尝试,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能吸引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让学生终生受益。一、让学生自由呼吸 第一次拿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时候,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老师既兴奋又不知所措。兴奋的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课外书籍太珍贵了,有些家庭根本没有余钱为孩子买课外书,甚至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根本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孩子是想读却没有书读。这套丛书“从天而降”,无疑是给农村学校的学生雪中送炭。不知所措是因为不知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应该如何进驻课堂。对此,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兴奋之余,决定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重要载体,丛书是小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重要材料。我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金色童年》为例,具体解读丛书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金色童年》是依据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童年"主题编写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一,分为"古人小时候""绝对精彩的童年故事""听名家讲童年""小小创意家""童心与诗心"五个单元,其  相似文献   

8.
阅读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之《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美丽的地球村》之《荷兰的花》。学习目标 1.感受维也纳与音乐、荷兰与花的密切关系。2.学会使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策略、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及特点,在“浓浓思乡情”的主题学习一课中,努力丰富主题学习的内涵,着重体现人文主题、文体主题、能力与方法主题这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组织编排的,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四个模块29篇文章。《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语文主题学习"在林州市经过了第二次改革,我们结合学生年龄,以教材为起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桥梁,寻找方法、认真实验、加强总结,确立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五种课型。今天我要介绍的《人间真情》一课就属于我们所确立的五种课型中的第三种课型———读写结合课。【学习内容和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迟到》《一瓶矿泉水》,推荐文章《第一次升旗》。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12.
汪娟 《湖北教育》2022,(8):53-54
<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很多难学的课文,丛书对这些课文都给予了教学策略的提示,这对于教师教学教材中的难课文具有借鉴意义。统编版语文第三学段的教材中,难课文逐渐增多,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就是其一。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既没有时间、地点和人物,也没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是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坐在躺椅上做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一、对文章内容分析研究 (一) 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背景材料。张志公先生的《学习写调查报告》选自《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四)·应用文写作》,原题目叫《关于写调查报告》。这套丛书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属的中华函授学校于六十年代初在北京举办“语文学习讲座”时,由专家、教授、作家编写的讲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主题学习”犹如和煦的东风,吹拂着山东潍坊大地,催生着教育百花园中的蓓蕾们竞相怒放。怒放的花蕾中,不仅有孩子,还有教师、家长,他们一起在大量阅读、亲子阅读中成长着,蜕变着……。塑造一个全新的我(角色:教师)2011年9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县已开展得如火如荼。那时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每天要求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一个单元,在第二天的课前一分钟演讲时交流本单元的读书收获。由于自己没有仔细阅读《丛书》,在点评学生发言时,我有时文不对题,甚至张冠李戴,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成长之路"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其中《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采用了共同的构段方式——"总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典型段式是一个重要的语用点,本节课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扎实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16.
黄盛勇 《读写月报》2022,(27):52-56
<正>[教材、文本分析]《短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组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共4组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倡导“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这些理念、要求的提出为协同式教学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政策的支持。“组块”,顾名思义,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文章体现了人物思维过程,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编写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人人皆知读书的妙处,可是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又有几人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埋头书海?这两年我校推广"语文主题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大量读书成为了我工作的重要任务。还记得刚刚下发《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情景:同学们看到摆在桌子上的六本《丛书》,交头接耳,唉声叹气。此情此景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深吸了一口气对学生说:"这套《丛书》不用你们读,我来读。"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万年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贵之以诚"中的《两个馒头和一颗高贵的心》《诚实的果实》【学习目标】1.默读四篇文章,运用要素串联法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思维导图,交流阅读所得。2.仿写颁奖词,注重表达中的语言美。3.激发学生诚恳待人、讲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