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我是一名来自武汉的初二学生,订阅《课外阅读》近三年了。这本杂志中的美文,流水一般滋润着我成长中的心灵,让我发现和感悟世界上更多的美好,使我在枯燥的学习中、在叛逆的青春时代能好好静下心来,细细品尝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春燕 《考试周刊》2010,(2):233-234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这则公益广告,我总会想起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让他们快乐成长呢?下面是我做班主任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要讨论"山水题材课文对儿童精神成长的特别意义"这个话题,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什么"。用心观照儿童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要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需要多种心灵营养。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心灵营养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赏识、宽容、自由、情感、梦想"等都是孩子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班主任》2012,(3):25-26
为引导学生总结每一天的得与失,在反思中成长,我决定每天开展“留住今天”主题活动,使学生学会倾听自我,聆听心灵成长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灵的教育对其成长很重要.而要做好这一工作,便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此,有的老师感慨:“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怎样让学生而对老师而不再加以设防呢?班主任生活告诉我: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关系一生的幸福。”让学生幸福地成长,并且幸福一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心灵工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倾注心血。而心血的核心就是爱心;教师的心灵应当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心灵。最美丽的心灵。那么一名教师应当怎样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呢?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把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怎样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呢?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中,一群鲜活的生命在彼此对话、思维碰撞、视界交融、快乐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兴趣盎然、心灵自由的乐土呢?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一个百味瓶,有时会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带给你失败的苦涩,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休憩之地呢?是电视荧屏?是去网上闲聊?还是去街上闲逛?而我们则有一方最适宜大家心灵休憩的天地,那就是我们的日记。”这是我在校展示课《日记伴随我成长》中的导言。是呀!几年的汉语文教学生活让我找到了一件法宝,那就是日记。她们伴随着我的学生们成长,也伴随着我走向成熟,也帮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老师。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精神成长,因此.心灵的教育是最终的教育。十几年来.我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把传授知识与塑造健康心灵作为我的教育宗旨.把爱的教育作为德育核心.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使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年少时,每当心中烦闷、学习紧张或是快乐到无以复加,我总是喜欢拿出父亲自制的一只袖笛轻轻地吹奏。这件可随身携带的小乐器是我心灵的按摩师,陪伴我成长。当我长大,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执着于追求打开孩子的音乐视野,让音乐使孩子们的成长充满快乐的教学梦想。学会聆听、学会歌唱还不够,音乐还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一个可以倾述可以与孩子的心灵共鸣的朋友。如果有一个乐器简单易学,音色优美,又可以随时陪伴在  相似文献   

13.
<正>梦想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心灵是一个人一生的守望。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我将"开放"置于我班级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高高托起梦想,轻轻安放心灵"中使梦想有了根基,心灵有了执守。一、开放的举措——班级的成长平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平台,也是学生快乐生活、实现梦想的重要场所,让学生融入其中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是实现班级有效成长的重要措施。1.民主竞选制班级管理需要依赖于建立健全班委组织,在小学阶段,很多  相似文献   

14.
曹丽屏 《班主任》2005,(7):21-2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中,许多班主任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目标,为了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不遗余力.为什么还会出现<爱的困惑>(<班主任>2004年第11期)一文中的现象呢?我认为不是爱出了差错,也不是关心不够,更不是不该关心这个学生,而是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5.
母爱的凯歌     
母亲,斌予我生命的人,您有着世上最神圣的事业—抚育我成长,并教会我做人。可您为这份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却从来是心甘情愿二州.问小时,您是我的启蒙老师,长大后,您是我可以互换心声的朋友。母亲,您是我什么人呢?是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吗?但我知道的是,您是我最亲的人。可母亲有时也会因为我而严厉但我知道,那是母亲对我的爱,而这种爱,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母亲,当我痛苦时,是您抚平我心灵的创伤;当我的心灵被假象所蒙蔽时,是您让这颗浑浊的心灵再次变得明母亲,您是我什么人呢?是我错误的纠正员,我心灵的医疗师马?但我…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倘使儿童或少年的心灵是敞开的,那它就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这条小河映出洁净而晴朗的天空;如果是闭塞的心灵,那它就是黑暗的深渊,蝙蝠和蟾蜍就会在这个深渊中做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敞开自己的心灵,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而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9.
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让学生多读书,启迪学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愿意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书香世界,一次次生命的感悟,一次次心灵的成长,一次次人格的提升,让孩子的心灵在书香世界里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的力量既不言而喻,又不被重视,我们常听见某人说:"我就是那么一说!""说说怎么了?"殊不知,心灵世界的建构来自语言,儿童心灵成长的质效取决于成长期重要他人共同合作的语言建构,而非来自纯粹的客观事件。建构性的语言为儿童成长提供容错的支撑、自我的确认和成长的扩容,协助其回答"我是否值得被爱""我有多好""我还能多好"三个问题。这种"回答"是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