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报道突发社会事件,是报纸采编工作的重点,而突发事件背后往往有“典型人物”的身影,并容易被媒体忽略。近年来,《承德晚报》充分运用新闻策划,成功地在突发事件背后挖掘宣传了许多读者信任和喜爱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在武汉公共交通领域报道的先进典型人物,分析该媒体在报道典型人物、聚焦“凡人英雄”、彰显人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上的做法:选择的典型人物要能“立得住”、为人物贴的标签要能“叫得响”、全媒体报道的方式要能“传得开”。  相似文献   

3.
《三峡晚报》下功夫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今年推出的宜昌市民警王劲松为保护群众,与持刀歹徒浴血搏斗,用血肉之躯连挡九刀,身负重伤的先进事迹传遍荆楚,感动全国。王劲松因此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5月“中国好人榜”。作为率先报道王劲松事迹的媒体,《三峡晚报》在创新人物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在提炼“挡刀救人”精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方俊 《新闻窗》2014,(2):30-30
每个时代都离不开榜样,我国对典型人物的报道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面宣传越来越受到关注,大批“平民英雄”被挖掘出来,以衢州晚报为例,  相似文献   

5.
董姣 《新闻世界》2012,(10):121-123
本文以《成都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1963年至2012年的“学雷锋”报道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体裁种类、表达主题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通过典型报道的角度来研究《成都晚报》自创刊以来“学雷锋”报道的变化,探讨报纸由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变,并试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7.
刘娜 《中国地市报人》2012,(12):124-125
《南阳晚报》新闻专栏“独家·讲述”,因挖掘出一位位鲜活的南阳本土人物,备受读者欢迎。这些非传统意义上典型人物的报道,因彰显了小人物的大精神,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小温暖中的大意义,开创了都市报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新景观。作为“独家·讲述”的专栏记者,本文从如何“抓住人物底色,写出读者共鸣”,浅谈非典型性人物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齐金龙 《记者摇篮》2006,(10):43-44
从今年年初以来,阜新晚报为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连续刊发了十几篇弘扬正气,见义勇为,倡导文明,奉献爱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那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报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掀起一股股情感的波澜,在城乡形成了“构建和谐阜新,共筑爱心城市”的热潮。市委书记姚志平三次对阜新晚报作出批示,对阜新晚报的宣传给予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奋战在经济转型中的阜新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知荣辱,树新风,促转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阜新城乡迅速展开。根据市委的部署和报…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地方媒体“最关”人物报道突破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固有模式:在典型人物的推举力量上,它变单纯的官方推动为“官民共举”;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上,它变“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公众话语权模式,弥合了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的裂隙,使两个舆论场达到了空前统一。这为部队典型人物的宣传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清河  李靖 《当代传播》2008,(6):106-107
《南方人物周刊》的成功,不但给人物类期刊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给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它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因此称之为非典型性典型人物报道。本文从该刊“典型”人物报道的人物选取多元化、文本表述多样性、专题报道整合性等的角度来阐释这种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方式的新景观,力图为传统典型报道改进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报道存在几种常见病症。把好脉,开好方,处理好报道中“跳出来”与“沉下去”的关系,是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关键之一。 “贫血症”的对策——跳出材料,沉入现场 材料堆砌是“贫血症”的症状。典型人物报道必须跳出已有材料堆,沉入现场采访,掌握第一手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丽水日报曾经成功地报道过不少典型人物,但是过去的典型人物,大多是上级党委、政府已经定下基调,要求宣传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样“自上而下”的典型人物,往往有既定的程序,甚至连详细的策划都已经敲定。左秀俊事迹的报道却不同,可以说它是“自下而上”式的。  相似文献   

13.
刘要停  夏秀 《新闻窗》2014,(1):48-49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由于舆论影响大、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突发事件为社会所广为关注,同样也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就新闻报道本身而言,真实快速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在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背后,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实践者去思考的媒介伦理问题:事件中的当事人的隐私权、个人尊严、所报道的伤害事件内容有何社会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典型人物报道中出现了“人情味”缺失的现象。为了表现典型人物的与众不同并树立典型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追赶潮流“编”典型、移花接木“凑”典型、杀鸡取卵“挖”典型、依靠政策“喂”典型,把典型搞成脱离实际的“客里空”、“高大全”,把典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样的典型报道是把“三棱刀”,对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和典型人物都是有自‘害而无一利的。  相似文献   

15.
曹超 《中国记者》2024,(3):25-28
<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湘潭市广播电视台在报道“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七一”勋章获得者湘潭钢铁集团焊接顾问艾爱国等本地典型人物事迹时,通过多重维度,展现典型人物的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之处,实现了良好的正向传播效果。一、典型人物报道的四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戴欣 《军事记者》2006,(2):20-20
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传媒应该加强典型报道,但更应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什么是宣传绩效?宣传绩效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宣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测。当今,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往往是衡量一次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如何让受众知晓典型人物,关注典型人物,理解典型人物,喜爱典型人物,使典型报道更能吸引人、更具生命力、更有时代意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们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让典型人物报道充满“诗情画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诗情画意”写典型真实情…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4年7月末至今,大连晚报一直没有停止对这样一位"典型人物"郭荣庆的宣传。从2004年至今,对"郭荣庆"的独家宣传达20多篇,整版报道的至少一半以上,并且由于大连晚报对郭荣庆的成功报道,在2004年至2005年,国内诸多媒体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郭荣庆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平顶山日报》近年来较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专栏“好人之歌”,分析党报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弘扬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经验以及新形势下,党报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出路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国内媒体的特殊“新闻品种”——典型人物报道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在典型人物的生成土壤发生巨大变化的传播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已难以再现往日震撼全社会的效果,受众开始辨证地看待典型人物报道,甚至对当前的典型人物提出质疑,典型的负面效应和传播失效较为明显。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日益挑剔,及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热点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近两年人物类媒体主导的人物新闻的勃兴,典型人物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存活空间,以及怎样拓展这种发展空间,值得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就“淡化典型报道观念”后其现实出路进行探析。一.调查与分…  相似文献   

20.
提2002年3月14日,《武汉晚报》“百姓讲述”推出了第一篇实名讲述。至今,“百姓讲述”已走过了11年,是《武汉晚报》最“长寿”的专栏之一。本期特约深耕该栏目八年之久的记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