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煤炭资源开采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并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勘查及开采利用煤炭资源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三废”无序排放,健全煤炭企业生态环境管护体系,完善煤矿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加强煤炭企业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备用金制度,建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凤城市某煤矿矿山已有近25年的开采历史,于2008年进行整合。由于高强度开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较为普遍,现状地质灾害有滑塌、采空区地面塌陷、井巷坍塌,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实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矿山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高强度不科学的矿业开发活动是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针对矿山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青  胥孝川  顾晓薇  刘剑平  王晓旭 《资源科学》2012,34(11):2133-2138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反映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的生态压力的直接和间接生态足迹模型,前者度量露天开采对生态系统的直接损害;后者度量其能耗产生的CO2排放对生态系统的间接冲击。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建立了露天开采的生态成本估算模型,包括直接生态价值损失、外生生态价值损失、复垦成本和能耗生态成本。针对某露天矿的最终境界和生产计划,估算了其生态足迹、生态成本现值和矿山利润现值。该算例显示,总生态成本现值是不考虑生态成本时矿山利润现值的78%,不由矿山经营者负担的外生生态价值损失和能耗生态成本是利润的33%。可见,如果国家强制要求矿山经营者负担全部生态成本的话,露天矿山的投资回报将大幅下降,许多资源条件较差的矿床将不被开发,这对保护资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青海的矿产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劣势,以及青海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青海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指出了青海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攻关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蒋炳丰 《金秋科苑》2009,(12):36-36
本文分析了青海的矿产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劣势,以及青海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青海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指出了青海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攻关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矿业开发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控制矿业开发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恢复扰动土地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矿山废弃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北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的矿业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分析了河北省矿山环境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绿色采矿是绿色矿山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矿业的迅速发展,采矿活动对矿山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增加,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绿色采矿技术研究必须先行。本文对绿色采矿技术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采石场治理恢复工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领域经济活动增长迅速,人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时候,统筹好矿山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小型采石场主要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希望引起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进而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在陕西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了陕西矿山环境问题及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针对现有的法律制度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多金属矿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调查,矿区存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建设和矿山所在地大厂镇的生态环境,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2.
张玉韩  侯华丽  沈悦  董延涛 《资源科学》2018,40(9):1716-1729
中国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何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及其他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是当前实施开发式扶贫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功能区划角度出发,选择贫困程度较深、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较为突出的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对矿产资源丰度、生态环境指数、交通优势度、缺水程度、工业化水平等要素进行了分县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判别分析法将乌蒙山片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三种功能区类别,并针对各功能区特点提出了差别化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扶持政策。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乌蒙山片区实施开发式扶贫提供决策支撑,对其他贫困地区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我国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复垦矿区废弃土地能够有效增加土地供给面积,缓解我国用地需求压力;有偿出让或转让矿区废弃土地使用权利,有利于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土地供求关系;复垦矿区废弃土地收益大于成本,因地制宜复垦矿区废弃土地,能够最大程度盘活利用矿区废弃土地,改善土地整体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矿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东部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化工产业因关系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而备受学者们和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其中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估是指导生态风险管理的必要途径.本文采用风险度量公式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宁东煤炭产业存在5种主要生态风险源、4种生态受体和8个生态终点;生态风险概率处于高度风险等级,生态损失度处于中度-高度风险等级之间,至2020年煤炭产业的生态风险值为0.4557,处于中度风险级,属生态风险黄色预警管理状态;开采规模、建设速度是生态风险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对生态损失度贡献最大的因子为土地破坏度,其次为水体破坏度.在综合分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化工基地生态风险管理措施,为生态风险预防、降低生态损失和生态恢复重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下采煤引发的地面沉陷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某矿区为例,通过对采煤沉陷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进行研究,论述了地面沉陷的形成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伦来  王祎茉  任雪萍 《资源科学》2014,36(11):2299-2306
本文以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建立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划分为不进行复垦、以耕地复垦为主、以耕地及林地综合方式复垦、以林地复垦为主等4种情景,并以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为例证测算这4种不同复垦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分别为5.21亿元、309.16亿元、311.59亿元、343.69亿元,说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不同情景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复垦后土地的生态效益均优于不复垦的生态效益,且以林地为主要复垦方式获得的生态效益最佳;复垦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均为正,说明复垦产生的生态价值高于其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7.
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的资源科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云甲 《资源科学》2005,27(1):14-19
在论述我国矿产开发对矿区资源环境的影响、矿区资源绿色开发内涵及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基础上,讨论了现代资源科学在构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面向矿业系统进行资源科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我国矿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都源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研究中需解决的不少问题正是资源科学关注的领域,运用传统的地矿学科知识与思维难以构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模式,迫切需要具有整体理念的现代资源科学理论作指导,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综合性研究,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研究等特点,决定了面向矿业系统进行资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很有必要、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的减小井工开采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影响,文章通过具体的实验依据,以朱庄煤矿为研究基础,对煤炭开采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治理方案研究与分析,对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及巷道支护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以后类似条件的矿井环境评价与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地热现已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发展的第六大灾害。为保障刘河煤矿今后深部开采能够安全可靠的进行,必须准确掌握刘河煤矿的地温情况,本文主要通过现场简易测温,对该矿的地温进行预测,并通过数据分析,为今后解决地热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