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的一切活动都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发展以“素质”提高为宗旨。此处的“本”即“根本”或“中心”之义。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见分不见人”“教中无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样式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的是班级管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价值。下面联系班级管理实践,从班干部的“选聘”激励、学生的“评价”激励和“奖惩”激励三方面呈一管见。一、班干部的“选聘”激励激励是一种引导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心理过程。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作为以人为对象的班级管理,把学生的心理因素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体会到正视六种心理现象尤为重要。一、“没办法,改不掉”———正视学生懒散的习惯心理早上做早操,总有几位学生不是没起来,就是早操过半时才姗姗来迟;班级集会或其他活动也总有几位一声“报告”打断了教师正在讲的话……这些学生懒散的行为是由习惯心理造成的。人的行为反复出现就会养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习惯心理就会使该行为反复出现,没有更多的大脑理智性的思考。有时这些学生自己并非愿意这样,习惯…  相似文献   

3.
李德芳 《广西教育》2007,(7B):82-83
相互了解是建立和谐班级的重要条件,老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只有了解老师才会更好配合老师的工作;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才能和睦相处。还有,和谐的班级,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而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科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三大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应遵循班级学生个体与集体心理规律,为提高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定型化”的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建立系统化的目标管理模式;采取“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班级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作为班级管理首要责任人的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诸多弊端,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应以学生为本,实行班级“生本”管理。在遵循主体性、和谐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下,构建起班级“生本”管理策略体系。通过班级理念、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文化、评价体系等构建起班级“生本”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要通过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体系,尤其是班主任的努力工作机制,构建起班级“生本”管理的保障制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朋辈心理辅导”又称“同伴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同学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其他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鼓励、安慰和支持的过程.并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班级又称“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关心同学心理健康,并经过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倾向于管理主体“一元化”和“窄化”,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强调主体的主宰性、权威性,忽视了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的双重身份;或者把管理当成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被管理或配角。“平民班长制”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每一个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让班级管理中一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广而杂,分辨是非能力差,受社会不良影响,有的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偏颇,致使班级不好管理。常听班主任叹息说,班级工作不好干,学生难管理,当班主任出力不讨好等。我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运用班级管理“数字化信息”,工作得心应手,颇得学生和领导赞誉。我的班级管理“数字化信息”可简单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班主任要建立“一本账”,工作中要做到“三心二意”,忌“四言五拍”。一、如何建立“一本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和学生的社会活动情况等,特别是学生的性格特点、家…  相似文献   

10.
<正>【班会背景】班级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是团结、向上的,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团队意识差,而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是合作共赢,恰逢一些学生在学校“春季特色运动会”班级节目的设计过程中出现分歧,故召开本次以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为主题的班会。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认为,班级心理气氛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学生小群体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较稳固的人际关系及与之相应的心理环境。班级心理气氛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班级心理气氛的和谐或紧张,良好或恶劣,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学校的班级和班主任形式与制度,有着独特的设置内涵及意义,分析其内涵的实质与特点,不仅是发展“班级为本学校辅导模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形势下解决学生新问题与新需要所值得关注的条件和因素;同时,对于立足本土,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玉安 《成才之路》2009,(24):22-2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可以采用“人本”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即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培养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地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是指班中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为实现班级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田崇峰  陈智豪 《文教资料》2010,(28):236-237
“心理契约”来源于管理心理学.把它引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学生自觉行为的养成和师生的相互信任,能激发、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思想较为复杂并且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因此管理一个班级无疑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也并非无规律可寻。“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班级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男女授受不亲”;一是“局部亲密”,感情升温,过早地坠入爱河。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常的,都不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对班级男女同学之间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的自我减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班主任的自我减负,不是指班主任自己为自己减轻负担,免除自己的责任,而是班主任在民主和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我减轻工作量与精神压力”。这里的“自我减轻工作量与精神压力”主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改进方法以减轻工作负担和调节心理以缓解精神压力。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关系到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从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看,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价值诉求。传统“制度至上”的管理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班主任主宰一切,班级缺乏本应有的生命力。如何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班级教育价值使命的管理模式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班级的心理契约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为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医科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使用自编医科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学生生活事件总均分为0,58±0.94;男生的生活事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生;护理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人际因子”、“学习因子和家庭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总应激值居前三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专生本的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结论是医科学生生活事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和“专生本的压力”是最主要的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学习环境交往状况对学生个体学习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不同班级环境中学生成功感的差异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学习成功感量表”和“我的班级问卷”对安徽省、江苏省5所中学15个班级6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学习成功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年级和性别的交互效应显著;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可以划分为团结进取型、一般型和自由散漫型三类,不同班级环境中学生学习成功感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功感呈现出“下降一一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