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的.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前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键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现实而作出的精辟论断,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贯彻"三个代表"思想,重在实践和落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要不断拓展远程开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改革,以实现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论诚,须破"枉"、"伪"、"懒"、"欺"四字;而信,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互相交友、立身处世和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的经商道德,在近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史知识>载陈学文<<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一文,认为<橘颂>是"屈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生平自我总结和自我勉励之作."笔者认为就<橘颂>文本和现存文献来看,赵逵夫先生<橘颂>为诗人行冠礼后明志之作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但道德建设却相对滞后.鉴于此,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出发,分析了我国体育目前的法治和德治状况,强调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体育竞赛管理,达到“依法治体,以德治体”,促使我国体育竞赛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厚的历史传承,这些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本质上是为维护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沦为封建君主以个人意志统治国家的人治政治的工具.社会主义以德治国强调的是以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它的内涵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在内容与性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道德规范,是时代先进性和利益广泛性的辩证统一.落实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遗产,科学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德治观,吸收消化具有生命力的人类道德精华,为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服务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以德治国的保障;要加强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使广大公务员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还要完善建立一套激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使以德冶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完善和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为此,必须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在师生员工中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五爱"教育;在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的文明成果和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类社会更高类型的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是时代与历史继承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伦理道德文化十分丰富,德治德政思想源远流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开辟了以德治国的新境界.以德治国是中华的内政之要.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融相契.法治与德治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功能上有着动力与制衡、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以来,国内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及其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全国理论研讨会的与会学者们聚焦于法治与德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德治中心主义与西方法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至善-共同善-基本善三重维度下的法治价值坐标系、基于多维视角避免单边主义的法治建设以及于具体实践中寻找德治与法治的结合点等重要理论问题;从微观角度结合具体实践,探究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医学文化中的德法关系等具体问题;从历史高度评析了中国古典人性论与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资源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从现实角度探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文化建设以及制度伦理建设与德治法治建设的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建国以来5种版本的全国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了章节内容、教材特点和结构比例,认为各版本教材反映了体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我国体操理论及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各版本章节内容的侧重面体现了各历史阶段高校体育专业的教改要求,适合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教材的发展已形成"体院"和"高校"版二种体系.提出了在21世纪体操教材建议中应探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馆"和"以德治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及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图书馆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方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和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开始实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新方略,我国已开始新的治国里程碑。教育是实现治国方略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好这个手段,笔者论述了法治与德治、法治与教育、德治与教育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治国中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了对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在历史上皆长期存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儒家重“德治”,但并不绝对排斥“法治”与刑罚。儒家的“德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毕竟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李广终不得封侯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梅 《职大学报》2003,(1):111-112
李广一生功德兼备,由于当时官府用人选人体制的腐败,最终没有得到封侯赐爵,还落了个自刎而亡的悲惨结果.传统上乃至今天的"官本位"为主体,必然形成的对权力的崇拜,使用人选人体制的腐败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初,江总书记将以德治国置于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地提了出来.然而目前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道德建设的现状同以德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德治国任重道远.当前应特别注意从以德治党、以德治政、诚信教育、培育公民责任心、制度建设、道德教化等诸多方面入手,把道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