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导、教导,顾名思义,不仅要"教"还要"导",更要善"教"善"导".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导主任,既要当好"教头",又要做好"导师".那么,怎样才能善"教"善"导"?  相似文献   

2.
"教劳结合"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综合技术教育是"教劳结合"的方式,"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人的根本途径;两个"承认"和两个"代替",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应确立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因此说,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更是实现本真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任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用"金课"标准"质检"任职教育课程质量,主要存在内容与任职需求脱节、知识与任职能力分离、能动性与自主性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任职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突出任职教育整合、技能和能力等特征,任职教育"金课"建设要以课堂为主战场,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打造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建立教育成本评估模型和教育收益评估模型,评析"知识失业"环境下教育成本收益率降低的现实,揭示教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后反思物化形式的"教后记",始终为专家学者所重视,也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规范要求.一般地说,教师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后,及时地从教书育人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对已完结的教学实践加以评估,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充分重视.但有部分教师对写"教后记"意义不理解,视其为负担,以敷衍态度对待,因之,不妨赘言几句.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目前大学的广告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3W"问题,即"who-谁来教?""What-教什么?""Through which channel-怎么教?"分析和陈述了这三个方面广告教育的概况,针对广告这门应用性及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结合一些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迫切需要确立"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的理想走向,以凸显语文教育对学生个人生活及发展的意义.这是由教育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的,也是传统语文教育与国外母语教育的启示.在实施策略上,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念,从"为人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开展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三级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含义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学生评教"在"三级评教"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三级评教"系统中的"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特点,阐述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利用"合一"与"分离"机制建构而成的"合分结合型"考试模式,因兼有"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较理想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要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以研促教,以教促研,这已逐步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对于课题的承研单位,要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现结合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谈谈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教师》2009,(12)
本文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为例,谈谈笔者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目的在于探讨高职教育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5.
智慧地走进数学教育观的"中间地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不在"教知识",而关键在于"明事理",核心在于"寓教于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不在"讲多少",而关键在于学生"学多少",核心在于"精讲导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不在"学会",而关键在于"会学",核心在于"以学促学".  相似文献   

16.
释"教"     
本文从"教"的结构、形体意义、同源词等方面,考释了许慎<说文·教部>中的"教"字,旨在修正<说文解字>中关于"教"字解释的不当之处,从而进一步地补充、说明其解释.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于5月14-15日在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成功举办.60余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内的高校学者、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学专家齐聚芜湖,<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编辑部也派员亲临会场,共商语文教育发展大计.本次论坛以"确立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主题,围绕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严教",是学校教育工作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正如俗语云"教不严,师之惰。"一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的班主  相似文献   

19.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教育研究》2021,42(10):83-92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20.
"能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究其缘由,关键是能研究的老师没有找对研究的方向:能教的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面上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势必使"教"与"研"相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