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广东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地区的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研研究,并与同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有超过八成的学前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中小学教师;城市公办园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生涯高原导致学前教师工作的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态势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一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展态势,寻求预防、减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总体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偏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学校、性别和教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中小学教师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承诺和教学效能,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以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专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初、中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主体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较高相关,通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参与度,进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效能感、职业幸福感,将有效地遏制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工作成效。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实践表明:龙潭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它既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改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入手,提出借鉴马斯洛(Maslon)、赫茨伯格(Herzberg)、亚当斯(Adams)、斯金纳(Skinner)等人的激励理论,对缓解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提出了以下管理对策: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提高成就感,激发上进心;公平竞争,创新机制;柔性管理,人文关怀;进修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之一。本文概述了个体因素、情绪劳动、职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组织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介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及身心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梳理了中小学教师的被援助需要、职业倦怠改善意识以及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双向应对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缓解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学教师面对的职业倦怠,促进其专业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侯娟娟 《教育》2013,(33):20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因而,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从社会、职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职业倦怠的措施,以引起社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及成因"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专门用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职业倦怠是一种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缓解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学教师面对的职业倦怠,促进其专业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广州、肇庆、湛江8所学校1355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中小学教师价值追求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最不看重的是管理价值。(2)中小学教师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两个方面表现明显。(3)教师的价值观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管理价值、名利追求价值倾向对教师情绪衰竭影响显著,成就感、智性成长价值追求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名利追求、人际关系追求对教师的是非个性化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之一.校长应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感通过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研究注重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教师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基于1169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内外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性别、学段、职称和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内部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负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外部从教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部从教动机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革新教师引育理念、保留教师从教“初心”和提高社会情感能力,预防或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源自于与职业经历相关的人的内心感受和外部表症,经常发生在与需要服务帮助的对象有直接接触的职业行为个体中。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职业特点和职业行为方式促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研究职业倦怠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间的内在关系,寻找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机制,有助于缓解其从业压力,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因面临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而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却很少受人关注.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旨在调查广西某县苗族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苗族初中教师情绪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个性化程度不高,教师成就感很高,教师职业倦怠不严重;教师自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倦怠和自尊水平程度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状况令人担忧,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职业倦怠现象。因此,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究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但教师职业倦怠却不是对工作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东地区为样本,通过分类随机抽样,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山林地区与传统文化留存完好地区的1720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测量,考察个体因素和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约22.7%的教师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同时教师职业倦怠在量表测量的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情绪衰竭维度最为严重;②教师的性别、学历、所处层面(中、小学)以及每周课时数是影响教师情绪衰竭的重要因素;③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对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